在重要时间节点上谈论经济,GDP似乎是一个百说不厌的话题。
谈论西安经济,离不开全国年上半年7%的GDP增长速度,也离不开陕西省7.3%的增长率,但更多的是怎样来看待自身。
西安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年上半年,西安市实现生产总值.23亿元,同比增长7.6%,较一季度提高0.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
这背后是第三产业高达8.9%的稳健增速。“第三产业增加值对上半年西安经济的贡献率为66.2%,拉动GDP增长5个百分点。”西安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
相较而言,在全国经济和陕西经济日益脆弱同步,西安经济也日益脆弱。
“西安与全国省会城市,尤其是西部省会城市相比,上半年的经济增长都处于下游。”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说,“西安经济的下滑,与目前全国和陕西的经济形势有很大的关系。”
不过,数字隐藏的另一面却是:西安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
从7.6%说起与以往相比,西安上半年7.6%的经济增长速度,确实不太理想。
但,时移势易。与年初预期的经济增长10.5%左右相比,西安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在世界市场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前所未有的大环境下,西安经济实现7.6%的增速确实来之不易。
针对此,从更宏大的视野来观察西安经济,或许能得到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记者梳理发现,从对23个直辖市、副省级城市以及经济总量靠前的城市进行排名来看,经济增速后11名的城市中,6个来自东部,4个来自东北,来自西部的只有1个,即西安。
西安的尴尬处境,在张宝通看来是这样:“比起周边城市,西安的传统优势几乎丧失殆尽,而发展潜力更是比不上重庆、成都、武汉和郑州。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目前郑州已经把火车开到了欧洲,但西安的‘长安号’只通到了中亚。也就是说,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较,西安目前的辐射能力太差。”
在相同的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西安的差距一看就明白。年上半年,重庆、成都、武汉和郑州的GDP增速分别为11%、8.0%、8.7%和9.3%,而西安却只有7.6%。
这种差距,原因何在呢?
答案只能从自身找起。“西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原因之一在于地处大西北,区位上不沿海、不沿边,开放度差,外贸进出口比重小,年西安市外贸依存度28.6%,远低于全国约46%的平均水平。”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昭宁说。
上半年,西安除了生产总值增速低于年度目标2.9个百分点以外,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亿元,同比增长6.2%,与上半年持平。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4亿元,同比下降11.4%,其中,民间投资.13亿元,下降15.0%。
“今天西安的地位远不如汉唐时期的长安,且周边的成都、重庆、武汉、郑州规模都比西安大,实力都比西安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都被国家列入‘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规划之中,而关中城市群却未被列入,目前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处在锅底地位。”张宝通不无担忧地说。
但西安并非没有自己的优势,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成荣认为,西安是以飞机、兵器、输电设备、自动化仪器仪表为主的制造业基地,是除北京、上海外全国高校最集中的城市。
沉重的包袱西安经济下滑,一个很简单的认识就是,长期以来西安所形成的特有的产业经济结构。这种结构给西安带来了严重的路径依赖和沉重的发展包袱。
“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仍在持续。”西安市统计局相关人士表示,目前,新旧动力转换正在进行,产业、行业、区域分化明显,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依然不少,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曾昭宁坦言,装备制造业是西安第一大支柱产业,占据了西安工业增加值和产值的半壁江山,起步高、门类齐、实力雄厚、集聚度高。“这样密集的高层次装备制造业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
这样的经济结构,在张宝通看来是一把双刃剑。“目前,在全国经济下行和需求减弱的压力下,仅靠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兴产业,西安经济下滑就是必然事件。因为,在当国际、国内需求减少的时候,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上游产业。”
因此,调结构就成了西安的当务之急。
从表象来看,1—7月,西安装备制造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11.9%。而上半年,在三星、中兴等企业的带动下,西安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保持成倍增长,上半年增长1.4倍。
另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持续看好,上半年,西安高技术产业增长43.8%,高于工业总产值增速42.7个百分点。
另据记者了解,在调结构方面,西安年产业结构比为3.9∶40.0∶56.1,年上半年产业结构比为3.2∶36.9∶59.9,产业结构更加倚重服务业,呈现了新的变化。
“西安上半年经济社会稳中有进,突出表现为结构优化,三次产业占比达到3.2∶36.9∶59.9,第三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6.2%,拉动经济增长5个百分点。”西安市发改委主任强晓安分析到,西安上半年经济发展亮点频现,与产业结构有着重要关系。
然而,这些并不能掩盖去年以来西安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
有专家表示,西安此次的结构调整更具全面性,是需求、产业内部、产业之间结构,以及增长动力、区域等全方位调整,这也是今年以来各种发展分化格外显著的根本原因。这种全方位的调整阵痛期,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经济的企稳回升也将晚于和慢于全国及发达城市。
也就是说,调经济结构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西安要想调整产业结构,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同时还必须有强大的资金、研发、人才的支持。这就像远水解不了近渴一样,西安如何在保增长和调结构中做到平衡,至关重要。”张宝通说。
增长发力点“下半年,我市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向好态势。”谈到西安经济发展,强晓安认为,西安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累和增加,特别是主要指标逐步企稳,多项先行指标企稳向好,预示着西安下半年经济将逐步回升。
对于西安下半年的经济走势,数据和措施或许更能说明这一点。
西安工业经济上半年增长势头强劲,产品中,风机增长1.1倍、光缆增长37.9%、软饮料增长38.3%、轿车增长8.4%、钢材增长0.7%……同时,西安的现代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愈发明显,特别是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长19.6%,健康服务业增长15.3%,分别高于全市10.7和6.4个百分点。
“数据说明,西安产业优势体现的方面较多,而这些方面,恰恰是引领陕西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力点。”张宝通表示,除了旅游、商贸、物流等传统优势领域之外,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西安还正在抢抓电子信息、“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要机遇。
不过,西安也不要太计较短期的经济下滑,更应将目光聚焦到未来的发展中来。
“从长远看,西安最重要的还是稳工业、稳投资,围绕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领域。具体可利用智能化、信息化、‘互联网+’、3D打印、智能制造等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这里面投资空间还很大,未来会成为西安经济新增长极。”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郭卫东认为。
换句话说,分析西安经济接下来怎么办的问题,绝不意味着西安就此失去了信心。
对此,张宝通强调,“西安不能被现在的一时经济下滑而左右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思路,一定要将自身融入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中去,考虑长远的发展。”
同时,西安要按照“大关中经济带”的要求,整合关中—天水经济区和秦晋豫黄河金三角,构建大关中城市群。
这就要求,西安必须跳出现在的思维,但也必须依托于现实,在困境中找出路,全面分析市场,研究市场,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前提下,“让市场说话,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西安的突出优势,由于产业竞争力明显,相关企业和产品在经济环境中受到的不利影响较小,西安应大力发挥这些方面的优势,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曾昭宁强调,借助《中国制造》和“一带一路”的契机,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西安经济重要的发力平台。
内容转载自北京中药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的医院北京看白癜风哪里看的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shizx.com/xaszy/483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