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西安市 >> 西安市美景 >> 重阳宫

重阳宫

西安美景

 重阳宫位于位于西安市户县西10公里处的祖庵镇,是道教全真祖师王重阳的修道和葬骨之地,为我国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宫、户县重阳宫)之最,金代即有“天下祖庭”之称,历来享有“全真圣地”之盛名。

王重阳,幼名中孚,字允卿,陕西咸阳大魏村人。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生。金天眷年,捐文场,中武举。因不满金人统治,乃出家修道取名哲,字明,道号重阳子。他精研道家奥理,揉和儒、释、道三家之理论,开创全真教。结庵讲道,收徒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和孙不二等人,人称“全真七子”。

王重阳卒后,弟子护送其遗骨葬于旧居。马丹阳袭掌全真教,于其地建立道观,手书“祖庭”二字为额。嗣后,王重阳弟子王处一上奏,请于其址建灵虚观,邱处机又请改名重阳宫。元世祖时,重阳宫奉敕更名为“敕赐大重阳万寿宫”,享有“天下祖庭”、“全真圣地”之尊称,悬挂在山门上方的元代皇帝御赐金匾仍清晰可辩。明代以后,重阳宫开始衰落,规模逐渐缩小。现存的灵官殿、七真殿均为清同治十三年重建,建制和规模远非元代可比。

重阳宫原存碑石散弃露天,后收集迁至原玉皇殿旧址,成为“祖庵碑林”。“祖庵碑林”今保存碑石3l通,其中《全真教祖碑》、《重阳祖师仙迹记》、《十方重阳万寿宫记》等,均为全真教历史的重要资料。几通元代皇帝圣旨碑,是以巴思巴文、波斯文、汉文合写而成的,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详实的资料。这里还有吴道子戏笔、重阳画像碑、北七真画像碑,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元代名书法家商挺、杨奂、姚遂、宋勃、王磐、李道谦、孙德烃等撰书的道行碑,堪称书法名碑,尤以《大元敕藏御服碑》、《孙真人道行碑》为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更为珍贵。

祖庵碑林
祖庵碑林亦称祖庵石刻,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约40公里处的户县祖庵镇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祖庵碑林收集陈列元时道教全真振石刻文物80余件,尤以31通巨型元碑最为著名,许多碑文由赵孟頫、韩冲、姚燧、王重阳、尹志平、商挺、杨奂、姚遂、宋勃、王磐、李道谦、孙德烃等名家高道所书。此外还有少量金代及明清碑石。

这些碑石记载着道教全真派的历史、教义、修炼要旨等。按内容可分为宗教历史类、书法名碑类、八思巴文类、内丹功法类四种。另有7通元代圣旨碑,其中5通是蒙汉文合刻碑。其中《大元敕藏御服之碑》、《皇元孙真人道行碑》为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殊为珍贵。

活死人墓
活死人墓位于距重阳宫还有4、5里路程的成道宫中,是王重阳修道练功的地方。王重阳抗金失败后,掘地穴居,称之“活死人墓”,以方牌挂其上,书云:王害疯(王自称疯子)灵位。七年后,王重阳走出活死人墓,开始以另一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今还有墓堆,前面有碑石上刻着“活死人墓”几个大字。据当地专家讲以前曾经开过墓道,发现里面确有地下室,看下去深不见底,为了保护起见,没有让人进去,就用土封住了。

据记载,王重阳早期曾经在活死人墓中修炼两年,还写了一首《活死人墓赠宁伯功》的七绝诗,描绘了这种特殊的修炼方法。诗中说“活死人兮活死人,风火地水要只因。墓中日服真丹药,换了凡躯一点尘。活死人兮活死人,活中得死是良因,墓中闲寂真虚静,隔断凡间世上尘”等句。

遇仙桥在北距重阳官15华里的甘河镇,有一处始建于元初的石拱桥,相传为王重阳早年遇钟吕二仙并受点化而得道之地。遇仙桥是陕西省现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元代石拱桥,历史的沧桑几乎让遇仙桥湮没于地下,只有供石上精美的龙头浮雕还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1987年在遏仙桥旁重藉挖掘出土的王重阳明代石雕像,村民供奉在桥畔的小庙中。石雕像栩栩如生,重阳祖师端坐正中,气宇轩昂,颇有大家风范:两个书童站立两旁,形象逼真,妙趣油然而生。

脚印石
传说当年王重阳祖师在练功时,鞋中的一粒沙子因为浸染了祖师的仙气,见风就长,虎虎生威,后被祖师蹋了一脚击了一掌,就再也不长了。如今,巨石上几个硕大的祖师脚印依稀可辨,被称作祖师脚印石,而巨石突兀的顶部仍是祖师击了一掌的印记。脚印石出现五种颜色,代表祖师练功所采的五行之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shizx.com/xasmj/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