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有哪个城市像西安一样,两条笔直的主干道呈十字交叉着穿城而过,直通三环。以交汇点为坐标,延伸着的四条城市大动脉,分别被命名为“东、南、西、北”四条大街,霸气立现。而那个坐拥绝佳地理位置的原点,正是西安声名远扬的市中心,也是令无数西安人自豪骄傲的精神地标——钟楼。
摄影/张云洲
“朝钟暮鼓不到耳,明月孤云长挂情”,说起钟楼,也许是你介绍家乡时脱口而出的第一个景点,也许是美到不可方物的夜景,或是和朋友们的逛街初体验……无论何种,这些总能触碰到一种专属西安人的情感体验——“钟楼情结”。
「晨钟暮鼓,灵魂所在」
悦君记得,高中地理书上有这样一道题:西安市区建筑高度控制采取分区梯级式布局,整体控制高度以旧城内标志性建筑钟楼的宝顶(三十六米)为限。这也就意味着,站在明城墙上看,钟楼永远不会被埋没在现代化的楼宇中。
虽然流传至今的传统风貌在这里得到了更好的保存,但它的辉煌也曾有过短暂的停留。八十年代的钟楼,并不宽阔的四条大街加上四周低矮的平房,紧密的电线杆牵扯着纷杂的电线,很难让人想到如今商场林立、鲜花簇拥的模样。加之当时生活半径很短,也许在城墙外居住的人关于钟楼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夏日沿街叫卖的钟楼小奶糕了。
不过,时间的长河总能为我们留下最宝贵的东西。如今的钟楼在西安巧匠的手下被修葺一新,交通的便利、网络的宣传大大增强了它的辐射范围,成为无数中外游客争相留影的“打卡圣地”。
摄影/屈涛
自多年前的晨钟暮鼓标志着长安的生活节奏,到纷至沓来的观光者不绝于耳的赞叹,再到身处外地总能被一幅简单的剪影而勾起的思乡之情,钟楼给予西安城和西安人的不仅是一份历史遗迹,更是一份朝夕相伴的亲情。虽然这座四四方方的建筑不言不语,但它承载着的万千情绪和精神依托,则是西安的灵魂所在。
「华灯初上,流光溢彩」
辛弃疾徐徐写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静谧的夜空赋予维多利亚港华灯初上的景致,日本函馆的夜晚,海面映着街灯、光影追随波浪、津轻海峡闪烁点点渔火……与白天迥然不同的夜景,已成为欣赏城市的另一个维度。而在西安,最初的夜景便源于钟楼。
摄影/孙勃
北方单调的夜生活让从前的西安一至半夜零点,就成为了无人的空城。而随着休闲娱乐事业的发展,当钟楼的轮廓线被附上彩灯,白天才能看见的明柱回廊、彩枋细窗,在灯光的照耀下更显恢弘大气,飞翘的屋檐四角和栩栩如生的兽吻活灵活现,细致精巧。
流光溢彩的夜景点缀着西安的夜空,也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活力和赞叹,而后围绕钟楼,西安的夜景全方面铺展开来,直到街市如昼的今天。
「四大地标,沧桑巨变」
城市的发展就像一个同心圆,繁华总是从市中心辐射而来。西安也不例外,以钟楼为圆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分割出的四个直角,生长着代表西安生活方式的四座地标。
直接参与了西安街头生活景象的钟楼邮局,立于钟楼的东北角。上个世纪60年代末,这栋具有浓郁苏联风格的建筑,是当时西安最时尚、最大气、最恢弘的现代建筑,所处地段也属于曾经不可多得的黄金地段。
为了烘托钟鼓楼的存在,钟楼邮局没有设计成为单一的平面,而是从东到北渐渐弯曲形成了“弓”字形,与钟楼构成彼此呼应的空间组合,见证着人情世故与时间的变迁。
绘图/赵迪
那时,每天下午2点钟,穿着墨绿制服的邮差就骑着自行车,从钟楼邮局的大门里飞奔而出,钻进大街小巷之中,带去一封封饱含情感的家书,钟楼邮局正是充当着西安邮政和人际交流的中心枢纽。
图/汇图网
有人说过:“我喜欢钟楼邮局在过去年代所散发出的气息。而现在,它似乎已进入了自己的暮年,像一个立于闹市之中的隐士。”悦君也深以为然,在移动通讯如此发达的时代,今天的钟楼邮局也投身于现代化的运营,但对于城市和人群而言,这里更多的则是咱西安人才有的特殊记忆。
另一座伫立在钟楼西南角的地标建筑——钟楼饭店,开业于年,虽然它只是助力改革开放的一朵浪花,但却有幸成为纵观西安改革开放40年沧桑巨变的佐证。
图/钟楼饭店北京医院哪家治疗白癜风技术好白癜风的初期症状表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shizx.com/xasmj/485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