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巧妙的预防流感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baidianfenglunwen/16517.html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中简介
学院概况
中兴通信学院是由建校最初的电子工程系逐步发展而来的,是我校创建较早的院系之一。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企业工程师6人),具有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9人,博士、硕士学位的占教师数量的52.4%。
中兴通信学院现设置本科专业有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科专业有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其中通信工程和通信技术两个专业是中兴通讯联办专业,同时还开设有与法国普瓦提埃大学联合招生和培养的国际班,学生留学毕业后可以面向全球中兴通讯公司就业;通信技术专业为陕西省重点专业。
中兴通信学院具有良好的实验实训条件,专业基础实验(实训)室有通信原理实验室、移动通信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电路分析实验室、光纤通信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高频实验室等九个实验室;实训基地包括1个国家级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1个省级示范虚拟仿真教学中心合1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国家级ICT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成有基础通信平台、移动通信平台、融合通信平台、云计算平台和工程实施五个平台,共计台(套)设备。年获批“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这是国家级校企合作项目,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该基地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所获批院校。轨道交通通信LTE—R基站仿真实训中心在年全省众多高校项目博弈中,脱颖而出获得省级示范虚拟仿真教学项目。这也预示着我院在通信行业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中兴通信学院将企业的优质课程、先进的设备平台以及精致的员工培养课程引入学院,形成优势互补、校企合作联合招生、办学、培养、就业,在专业技能培养上,采用与岗位需求一致的课程体系,真正实现大学教育和社会需求最后一公里的完美对接。中兴通信学院利用企业多年的人才培养经验,引入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再现模拟职场环境,引导学生从职业规划设计、工程学习到职业人的华丽转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与好评。
学科专业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理工)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电子和通信领域及相关行业,从事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设备调试与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及设计、高频电子线路、微处理系统及其应用、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电波传输与天线、电子设计自动化、移动通信技术等。
三、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电子设备、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工作。从事企事业单位与本专业相关的产品及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
通信工程(本科理工)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系统掌握通信工程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信息和通信及相关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运营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及设计、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信息论与编码理论基础、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波传播、微波技术与天线、无线通信系统、光通信技术、卫星通信和现代通信系统与技术等基本理论和实践。
三、就业方向
中兴通讯通信工程特色班毕业生根据移动通信和光纤通信两个专业方向可推荐到中兴通信以及下属子公司从事通信工程施工,设备的安装和调测,通信网络的搭建和软件系统的开发。
◆◆◆◆
物联网工程(本科理工)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物联网应用和服务领域,校企联合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物联网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具备能从事物联网应用研究和应用系统软件的设计、产品开发、管理、故障维护和销售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并能在物联网应用、嵌入式等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系统集成及管理,为智能交通、车联网等物联网工程研究培养开发和服务类的高素质创新型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物联网工程导论、单片机原理与设计、C程序语言设计、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RFID射频识别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物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嵌入式系统开发、物联网工程规划与设计等。
三、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主要有:一是面向物联网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另一个主要面向岗位包括:物联网系统设计架构师、物联网系统管理员、网络应用系统管理员、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工程师等核心职业岗位以及物联网设备技术支持与营销等相关职业岗位。
◆◆◆◆
通信技术(高职理工)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通信行业相应岗位必备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通信信号处理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能从事移动通信技术及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应掌握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中兴通讯的基本训练,具备通信信号的传输、调测、LTE网络优化、光纤通信和电子装联的能力。
二、主干课程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电路分析、数字电路、模拟电子、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通信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程控交换技术、计算机通信网络、移动通信与终端等课程;网络技术应用、移动通信基站、轨道交通信号与系统设计实训等。
三、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推荐就业于中兴通讯企业或其他通信企业,从事通信工程施工,设备安装,基础调试,通信网络安装调试。学生毕业后根据需要可获得中兴通信助理工程师,中兴通讯工程师,中兴通信网络安装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证。
◆◆◆◆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高职理工)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精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业务流程,熟悉通信信号的传输规律,掌握通信信号的,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通信线路的规划、设计、连接、排障和优化等于通信信号相关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主干课程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有:电路分析、模拟、数字电子技术、轨道交通概论、程控交换技术、传感器基础及其应用、轨道交通信号控制、光纤通信、信号与系统和通信原理等。
三、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推荐就业于中兴通讯企业或其他通信企业,从事通信信号的处理,设备的安装,基础调试或者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信号传输监测、优化、排障等工作。
◆◆◆◆
计算机网络技术(高职理工)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据通信及各类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性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网络的相关理论知识基础上,具有从事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集成、网络设备配置、网络管理和安全维护的基本能力。
二、主干课程
本专业的专业课有网页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单片机、计算机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操作系统、综合布线技术、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络搭建与安全、网络技术与组网工程等实训。
三、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企业、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的网络中心、部门机房从事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管理、程序设计、网站建设、网络设备调试等工作。
名师风采
中/兴/通/信
李萍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被评为先进科技工作者、巾帼建功先进个人、全军育才银奖,优秀教师以及优秀研究生导师等荣誉。
长期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特别在超短波通信天线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完成科研成果30余项,4项取得国家国防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一项获全军教学成果奖。20余项获部级一、二和三等奖。组织完成的“奥运安保电子装备抗电磁干扰问题研究”设计的适合野战条件下抗干扰防电磁泄漏四类六种设备,并成功的在奥运会期间安保备勤使用,为奥运安保做出了贡献。年1月该项目获西安市科技进步三等,第一完成人。年4月《抗洪抢险无人侦察船》获西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完成人。近五年主持完成的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宽带无线接入天线阵算法与仿真研究》第一完成人。《高效空间映射算法在共形阵列天线设计中的应用》,第二完成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LTCC的多重折叠基片集成波导滤波器的研究》,第二完成人。在国内外发表重要论文余篇,二十余篇核心期刊论文被SCI,EI检索。主编了《卫星通信原理与设备》、《军事高技术基础》和《入侵探测器原理及应用》等30余部教材,其中编著的《微波技术与天线》和《微波技术与天线学习辅导与习题详解》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被列为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陕西省优秀高等教育教材等。
年10月代表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参加亚太天线与传播国际会议,并宣读题为”的论文。同时代表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参加陕西省首届高校科技成果展,展出四项高科技科研成果。
中/兴/通/信
牛作领,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毕业于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担任中兴通信学院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曾荣获西安交通工程学院首届教学名师称号。参编教材3部,撰写学术论文16篇,EI检索论文1篇,主持省级专项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项,参与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
中/兴/通/信
王冠军,男,年生,陕西渭南人。副教授,电子与通信教研室主任,通信工程专业负责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主讲课程《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电路分析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主编教材两本,主持省级科研课题一项,主持院级重点科研课题一项,院级教改课题一项,负责横向课题一项,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数篇,连续多年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策划:新闻中心
编辑:王鑫
审核:李若冰李旭龙
出品: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