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新闻传播学考

一、院校概况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已有15年的发展历程。新闻与新媒体学院(简称新媒体学院)成立于年4月,由西安交通大学与陕西省委宣传部共建,是国内较早以新媒体命名并作为其教学科研方向的新型新闻学院。

学院以“打好‘工字牌’,突出工科特色”为总体指导思想,以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一流为目标,以“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为抓手,以新媒体与社会治理、大数据舆情与政务新媒体、数据新闻与计算传播、新媒体与政治传播、新媒体与文化传播等学科方向为支撑,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形成具有特色的科研优势。

二、四轮学科评估排名

学科评估

参评学校数量

学科评估排名

第四轮

81

c

第三轮

48

未参评

第二轮

32

未参评

第一轮

9

未参评

三、专业信息

_

学术硕士

专业硕士

名称代码

学制

3年

3年

招生方向

01(全日制)新闻学

02(全日制)传播学

03(全日制)新媒体与社会治理

01(全日制)

网络与新媒体

学费

元/年

/年

招生数

新闻15人/传播7人

10人

招生数

8(推免6)

35(推免14)

招生数

8(推免6)

35(推免14)

四、考察学科与参考书

学术硕士

初试考察科目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新闻传播实务

④新闻传播学基础

考查内容

考察内容

一、新闻学

1.新闻学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2.新闻学基本理论;

3.智能新闻生产;

4.中外新闻史基本脉络、重大历史事件、知名报人、媒体等;

5.中外新闻事业发展实践及规律;

6.新闻学理论与新闻实践。

二、传播学

1.传播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传播学发展历程;

2.传播学经典理论、模式、经典著作;

3.理论学派经典案例;

4.传播史基本脉络;

5.传播学理论与传播实践;

6.大众传播与社会;

7.传播学研究方法。

三、新闻传播前沿理论及发展趋势

四、新闻传播现实问题分析

考察内容

一、网络传播实务

1.网络的属性与传播形态;2.互联网发展史;3.网络传播的渠道、基本形态和典型形式;4.网络传播的内容、特征、功能、方式、结构;5.网络传播的技术基础;6.网络经营与管理;7.网络中的专业新闻传播者;8.网络传播的受众参与;9.网络传播效果相关理论与效果评估;10.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的互动;11.网络传播与政治;12.网络信息传播与管理;13.网络传播的社会控制;14.网络传播规制;15.网络媒介素养;16.社会化媒体应用策略;17.移动媒体的传播特点、模式与应用;18.媒介融合理论及其应用;19.网络广告;20.新媒体与社会治理。

二、新闻采访与写作

1.新闻(含新媒体)采写编评策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新闻报道的功能与新闻记者的职责;3.新闻报道的原则与新闻记者的素质;4.新闻发现与新闻选题;5.新闻采访的策划与技巧;6.特稿的选题、采访与写作技巧;7.深度报道选题、采访与写作技巧;8.数据可视化的应用技巧;9.全媒体报道,全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10.全媒体新闻生产中的舆情应对。

三、新闻编辑

1.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2.新闻稿件的分析、选择、修改与配置;3.新闻标题的写作;4.新闻照片与信息;5.版面设计;6.新媒体新闻编辑流程;7.网络新闻内容的编辑特点与编辑技巧;8.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制作;9.新媒体信息发布;10.新媒体策划与运营。

四、新闻评论

1.新闻评论的特点、价值与嬗变;2.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3.评论工作者的基本素养;4.评论写作的基本程序;5.常见评论形式与写作要领;6.新闻评论与舆论引导;7.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优势与不足;8.传统新闻评论与网友言论的对比;9.各类网络评论的写作技巧;10.网络评论与社会舆论。

五、广播电视

1.中国广播电视的基本属性与发展环境;2.中国广播电视与传媒新生态;3.新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的冲击与机遇;4.中国广播电视传播理念的嬗变;5.广播电视节目形态与生产;6.广播电视经营与管理;7.广播电视的受众研究;8.中国广播电视的队伍建设;9.短视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0.短视频的策划、制作与运营。

考察学科

新闻理论

传播理论

中国新闻史

外国新闻史

新闻传播前沿理论及发展趋势

新闻传播现实问题探讨

网络传播实务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编辑

新闻评论

广播电视

复试考场说明

复试科目及范围:新媒体理论及应用

专业硕士

初试考察科目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考察内容

考察内容

一、新闻与传播基础理论与历史

1.新闻学、传播学经典理论;2.新闻传播学经典理论及其价值;3.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历史与当代发展;4.新媒体与新媒体现象相关概念解释;5.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前沿概念、理论、现象;6.新闻传播学重要理论的研究应用与案例;7.媒介制度与社会结构;8.新媒体技术与内容生产;9.媒介的社会功能及其影响;10.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11.新媒体与网络舆情;12.新媒体与文化建构;13.媒介效果与效果理论解读与应用;14.受众研究相关理论及其分析;15.新媒介技术及其相关理论与应用;16.传统媒体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17.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18.媒介伦理与法规相关概念、理论及其在媒介事件分析中的应用;19.新媒体与数字经济;20.新媒体对全球社会权力、公正的作用于影响。

二、新媒体技术与新闻传播实务

(一)新媒体技术实务:1.大数据/5G/区块链等概念及应用;2.大数据/5G/区块链与新闻传播、新媒体研究的关系;3.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与启示;4.算法推荐及其应用;5.沉浸式新闻报道所依托的技术及其特征;6.网络传播中的信息隐私与网络安全。

(二)新闻传播实务:1.新闻评论的要素、类型、特点及应用;2.新闻评论的社会价值3.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4.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5.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6.新闻评论写作的规范和基本要素;7.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8.深度报道的概念、特征与实操;9.新闻采访的概念;10.新闻记者的采访素养、法律规范,及其采访伦理;11.新闻敏感与新闻价值;12.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价值与地位;13.新闻发布会策划及流程;14.网络新闻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技巧;15.新闻评论与写作实操;16.新闻编辑工作内容及特点;17.新闻媒介定位与新闻产品设计;18.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19.新闻标题的写作。

考察内容

一、新闻理论部分

1.新闻学的形成与发展;2.新闻的基本特点、定义、本源、要素与类别;3.新闻真实性与新闻失实;4.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等;5.互联网及相关新技术与传媒业新业态(新闻生产、新闻接收、新闻机构、新闻体制等);6.媒体融合与舆论新格局;7.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基本规律;8.新闻媒介的性质;9.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10.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制度;11.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12.大众传媒与社会;13.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14.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15.传媒业经营;16.新闻媒介的受众;17.新闻生产和新闻选择;18.中国的新闻改革;19.中国新闻传媒业的新生态、新业态。

二、传播理论部分

1.传播学的基本概念;2.传播学的形成与学派;3.传播的基本类型;4.健康传播及实践;5.传播过程与模式;6.新型媒体与把关人;7.媒介专业主义及媒介制度;8.大众传播内容的类型与趋势;9.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及相关理论;10.文本分析法(符号分析、再现分析、叙事分析、类型分析等);11.大众传播媒介及基本特征;12.传播学研究方法及传播统计学基本知识;13.大众媒介的功能论及其应用,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14.大众传播的受众研究。

三、新媒体部分

1.新媒体及其特征;2.新媒体社会责任及其应用;3.新媒体与社会治理;4.新媒体与社会思潮;5.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生产;6.新媒体与意见领袖;7.网络媒介素养与新媒介素养;8.新媒体与网络空间治理;9.新媒体与社会舆情治理;10.新媒体与政治传播;11.新媒体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等;12.新媒体与文化传播等;13.新媒体与城市传播;14.新媒体与国家形象等。

考察学科

新闻传播基础理论与历史

新媒体技术实务

新闻传播实务

新闻理论

传播理论

新媒体理论

研究方法

复试考场说明

复试科目及范围:新媒体理论及应用

五、考研真题

专硕

一、案例分析题(新传考研真经团队整理)

1.材料:故宫文化产品的发展历程

文创大赛——《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系列作品——开始触网,故宫美妆,微博.运用新闻传播学知识分析故宫的现象。

2.材料:疫情过后,中国对外经济的发展状况。结合材料谈谈后疫情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特点

二、设计题(新传考研真经团队整理)

1.偏远山村滞销农副产品,没有专业团队,资金有限(万元左右),设计网络推广策划。

2.某山村(县城的广播电视台)建设县级融媒体,讲讲你的思路和建议。

专硕

一、填空题(新传考研真经团队整理)

1.()的出现,形成了以印刷传播为主,电子传播结合的现代大众传播

2.谈谈“一日看除目,终年道损心”是什么媒体()

3.由特纳创办的第一个有线广播电视网()

4.伦敦建立历史最悠久的新闻社之一()

5.赖特四功能有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社会化功能和()

6.陈独秀把《新青年》第七章第6卷编成了(),使之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结合工人运动的里程碑

7.手抄小报起源于意大利的()

8.王韬的政论文集()

9.“一次采集,多次生成”比喻()模式

10.“寇至则举以相告,一夕可行万里”是指()这一传播手段

二、名词解释(新传考研真经团队整理)

MCN,报刊社会责任论,红色中华通讯社,信息,法新社

三、简答题(新传考研真经团队整理)

1.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阶段及影响。

2.关于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分歧。

3.瞿秋白的报刊活动及影响。

4.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理论贡献。

5.谈谈人际传播是真正的多媒体传播的原因。

四、论述题(新传考研真经团队整理)

1.在新媒体环境下,评述麦克卢汉的主要媒介理论。

2.结合传播学知识,谈谈你对李佳琦、薇娅网红直播电商的理解。

专硕

简答题(每题10分)

1.简述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理论

2.用因果关系方法论分析议程设置的建立和发展

3.简述曼纽尔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理论

4.简述深度访谈法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论述题(每题20分)

1.分析平台经济与粉丝经济之间的关系

2.分析网络媒体时代传媒业应当遵循的数字伦理和媒介素养

材料分析题(每题30分)

1.以李心草事件为例,分析新闻真相、后真相与社会事实的关系

评论题(每题40分)

1.滴滴顺风车下架,整改后措施依然引起争议,就材料寻找切入点撰写评论

专硕

名词解释(每题8分)

新闻舆论监督,信度与效度,后真相,赖特的四功能说,计算传播

简答题(每题15分)

1.简述地方政务新媒体考核评估的关键指标

2.社交媒体中虚假新闻泛滥的成因以及治理措施

3.简述区块链技术对新闻业的影响

4.新媒体条件下社会思潮传播的特征及其引领

论述题(每题25分)

1.近年来,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快速发展,正日益成为人们社会生产与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请结合新闻传播学相关知识,论述短视频对互联网舆论生态的影响

2.论述5G技术对未来新闻生产和传媒业的影响

专硕

简答题

1.社交媒体渠道人际传播的特征

2.VR对新闻传播学的影响

3.罗伯特帕克

4.舆论反转的成因

论述题

1.数据新闻对新闻业产制的机遇与挑战

2.短视频

3.媒介在城市形象构建和公共事务沟通中的作用

4.虚拟民族志法

评论题

1.凑数式问责

8

专硕

简答题

1.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解

2.数据新闻的含义

3.波兹曼的主要思想与著作

4.网络舆情发展有几个阶段

论述题

1.AI机器人写作对传统新闻生产的冲击

2.施拉姆的四个媒介理论

3.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与适用范围

4.青少年在网络空间如何提高国家、民族认同

评论题

1.评新京报对于江歌案和咪蒙的评论、网络暴力

8

专硕

名词解释

智媒体,属性议程设置,网络媒体,第三人效果,政务新媒体

简答题

1.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

2.简述新闻舆论的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

3.结合实际,分析议程设置最能影响哪些人

论述题

1.人工智能对新闻业的影响

2.结合实际论述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媒体如何引导舆论,构建和谐良好的舆论环境

7

专硕

简答题

1.新闻图片的地位和作用

2.新闻标题的制作原则

3.广播电视的三大运行模式

4.直播的看法和理解

论述题

1.非虚构写作还是新闻的理解,对新闻写作的启示和意义

2.深度报道的困境和价值

材料分析题题

1.材料一南方报业集团培养全媒记者

材料二网红记者和主流媒体网络记者各自的特点

问:对材料的看法

评论题

1.西安市长安区环境监测相关官员为一己之利,给空气采样器堵塞棉纱,影响数据

7

专硕

名词解释(每题5分)

选择性理论,新闻真实性,DataJounalism,MediaConvergence,解释性报道

简答题

1.舆论与舆情的异同

2.宣传与新闻的异同

3.新媒体技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影响

4.UsesandGratificationsTheory

论述题

1.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理解和看法

2.中央厨房式新闻生产模式的理解

内容:新传考研真经真经迷妹

编辑:新考研真经蒸蒸

新传考研真经全程班上线!

点击下图,即可了解详情

新传考研真经近期活动

新传考研真题类目分类

8-四年真题+真题分类PDF

获取方式: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新传考研备考:真题分析与备考技巧

主讲人:大伟学长

学习目标:明确新传考研五年(7-)真题变化趋势

参与方式:

CCTalk搜索

或直接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shizx.com/xaszy/4877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