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西安洛阳背后的文化之争笔者有话说

网友西安、洛阳背后的文化之争?笔者有话说

作者:马建国

河南年春晚舞蹈《唐宫夜宴》冲上热搜,受到称赞,同时网友们也把西安、洛阳谁能代表大唐文化的话题推上风口浪尖,不少陕西、河南网友参与其中,互相论证、辩论,火药味十足。

陕西、河南地界相连,同属中原,地域划分将陕西划到西北,上世纪40年代,年前后,许多河南人离乡背井、逃往陕西,在西安北道口、宝鸡、铜川一带扎根落户,至今这些地方还有许多河南人的后裔。宝鸡、铜川老城区由于河南口音突出,被人们称之为“小河南”。

年大火的古装剧《陈情令》蓝忘机的的扮演者王一博出生于洛阳,奶奶在铜川,小时候也在铜川长大,想必也是改革开放后随父母回到河南,根留在了铜川。

西安、洛阳都是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

西安陕西省省会,西北最大的中心城市,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初)、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是西北经济、文化的领头羊。全市总面积平方公里(含西咸新区)。年末常住人口.35万人(含西咸新区)。下辖11个区、2个县、7个国家及省级重点开发区。

洛阳

洛阳,河南省地级市,洛阳市总面积平方千米,年末,洛阳市总人口.02万人,常住人口.22万人。下辖1个县级市、8个县、6个区。洛阳人民政府网站这样介绍:“洛阳是一座底蕴深厚、名重古今的历史文化圣城。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十三个王朝包括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

在两城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安、洛阳十三个王朝中西周、东汉、西晋、隋朝、唐朝相互重叠。

历史上的长安(西安)、洛阳有西京、东都之称。西京长安(西安)、东都洛阳。西周武王伐纣灭商,定都长安,成王亲政,营建新都成周(洛阳)作为镇抚东方的政治中心。公元前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洛阳),史称东周。公元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公元8年王莽篡汉,定都长安,汉朝灭亡。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延续"汉"的国号,定都洛阳,为有所区别,历史上将汉长安政权称为西汉,洛阳政权称为东汉。东汉,因都城洛阳在旧城长安以东,故称东都。公元年,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公元年,西晋武帝定都洛阳,公元年,晋愍帝迁都长安。公元年,隋文帝登基,定都大兴城(西安),公元年,隋炀帝即位迁都洛阳。

唐朝,年唐国公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但我们发现在唐朝历史中洛阳多了个武周,这又是怎么回事?

影视图片

武周,是武则天建立的朝代。公元年,唐高宗营建东都洛阳。公元年武则天在洛阳称帝,改唐国号为周,封洛阳为神都,十五年后,也就是公元年,武则天退位,将政权归还于唐,恢复唐国号,都城回归长安。关于武则天建立的武周因为武则天和唐高宗为夫妻关系,武周政权来自大唐,延续的也是大唐遗风,退位后又将政权归还大唐,死后与唐高宗合葬于陕西乾陵。所以,这段历史为大多数历史学家纳入唐朝的一部分。从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历史时间来看,西周、唐朝,西安历史地位无法替代。

丝绸之路

关于丝绸之路起点和唐朝文化代表问题

首先关于丝绸之路的起点问题。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从长安出发,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打通一条横贯东西的通道,史称丝绸之路。

东汉时期,政治中心东移,东汉班超从洛阳出发延续丝绸之路之旅,这时的丝绸之路起点延伸至洛阳。从时间段来说,丝绸之路起点并不在洛阳,而在长安,东汉洛阳丝绸之路起点是政权转移后丝绸之路的延续。

其次,唐朝文化代表问题,唐朝历经年,21帝,除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在位15年,年,唐昭宗迁都洛阳,历时3年,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再就是年后唐定都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从时间上看,无论如何,西安都是唐文化的代表无疑。

西安、洛阳文化之争背后的陕西、河南文化之争

中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源地,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从地理上看河南,陕西同处中原地区,只是行政区域的划分将陕西划到了西北地区,河南、陕西地界相连,历史悠久,为中华民族的成长、壮大付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帝陵,位于陕西省黄陵县,是《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寝,号称"天下第一陵",又称"华夏第一陵","中华第一陵"。公元前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是历史上最早举行的黄帝祭祀。公元前年,汉武帝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明代将黄帝陵列为国家祭典,祭祀从未中断。黄帝陵保存着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亲笔题写的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题词,陕西黄帝陵的国家祭奠得到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一致认可。

黄帝陵祭祖

新郑黄帝故里起始于年的中国新郑"炎黄文化节"始祖山拜祖大典,吸引海外华人寻根问祖。年改为中国新郑“炎黄文化旅游节”拜祖大典。年改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年正式升格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规模也越来越大。年国务院确定新郑黄帝拜祖祭典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

黄帝陵地处陕西以北,是地级延安市下属的一个县,交通、经济都不是很发达。河南新郑隶属郑州,郑州是河南省会,交通、经济发达,资源充足,将"炎黄文化节"更名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后,带来巨大的活动影响力。加之黄陵祭祖、新郑拜祖时段间隔不大,两者城市对比,这些都对华夏儿女黄陵祭祖有所影响,具体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河南、陕西作为文化大省,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历史。在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政权中,在陕西西安建都的秦、汉、唐代表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部分。但在文化宣传方面,河南比陕西相对做得要好。

陕西地图

陕西地域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年常住人口.21万人,截至年底,陕西共有10个省辖市,一个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3个县级市、78个县和26个市辖区。

河南地图

河南地域面积16.7万平方千米,年常住人口万人,截至年底,河南省下辖17个地级市、1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52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85个县。

河南地域面积比陕西小,但地级市、县级市基本是陕西的三倍。河南人口基本是陕西的三倍,从这点看,陕西城镇化进程还是有些缓慢。在经济方面,河南经济明显高于陕西经济。我们知道,文化需要经济支撑,而城市则是经济的主体,在城市化方面,陕西还要多努力。

西安大唐不夜城

洛阳应天门夜景

说白了,文化竞争背后是经济上的竞争,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经济竞争中,文化代表的口舌之争是永远避不开的,毕竟陕西、河南地界相连,同属中原,不管从历史还是当代,都密不可分,两地如何加强交流、合作,人员互通、流动,共同促进两省经济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深挖领域文化,避免同质竞争,减少网络上的口舌之争,共谋发展,共同振兴两省经济,造福于民。

欢迎点看欢迎分享

近期部分文章链接:

定了!全面取消!3月1日起实施涉及供水、供电、供气、供暖

春节铜川人民的小康时代摄影:许冬

铜川曾为帝王都作者:李晓信

小“天才”天张晓博

央视《中国地名大会》铜川选手邱晨一站成名惊艳全场

4位将军晋升上将,其中有一个铜川人

故乡铜川的矿山记忆

铜川市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实施方案获批复

世界连跨最长曲线矮塔斜拉桥!合铜高速王家河特大桥顺利合龙

陕西至少4市城市化方向调整!渭南发力西渭一体化铜川做什么

耀州那远去的师部大院

陕西铜川:一个被称作“煤城”“小河南”的城市记忆

如果还在那么铜川这个剧团已有百年历史

铜川武家河曾有个六〇七厂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也有他们的贡献

热播剧《装台》中那些说了没演的铜川事

铜川一座记忆之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shizx.com/xaszy/487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