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祛白季 https://m.39.net/disease/a_9376226.html
年底,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来袭,给西安市按下了“暂停键”,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民保卫战就此打响。对5万余名在校师生员工的西安交通大学来说,如何将“遭遇战”变成“主动战”,守好全校师生员工“生命线”、保证教育教学秩序“不停摆”,是学校必须认真答好的一道命题。
面对危机,突遇变局,西安交通大学认真落实孙春兰副总理要求,全面落实部省工作部署,传承弘扬西迁精神,通过创新组织机制,聚焦重点任务,凝聚上下合力,织严织密疫情防控网络,全力保障师生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
力度与速度——“硬核”机制赋能精准防控
下午7点,位于兴庆校区主楼19楼的疫情防控总指挥部依然忙碌,学校疫情防控视频调度会正在召开,兴庆、雁塔、创新港、曲江、教二区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一附院、二附院、医院,兴庆校区家属区、雁塔校区家属区,基础教育、资产公司、城市学院疫情防控工作专班以视频连线的方式,汇报着今日的疫情防控重点工作,梳理着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校党委书记卢建军、校长王树国坐镇指挥,统筹调度,压茬落实。“要绷紧弦、不松劲,慎终如始落实好各项防控举措。”卢建军反复强调。“要有序安排学生校园生活,盯紧每一个环节,确保万无一失。”王树国严肃要求。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必须要组织有力,反应迅速,才能有条不紊,掌握主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时间启动学校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立即转设为疫情防控指挥部,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通过在5个校区设立疫情防控应急分指挥部,3医院、2个家属区和3个相对独立系统组建工作专班,建立起“总指挥部——校(社)区分指挥部或专班——师生员工”三级扁平化指挥体系,打造“信息共享、动态可视、智能指挥”的大数据疫情防控指挥平台。
在总指挥部的统一调度下,各分指挥部和工作专班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兴庆家属区成立了3个疫情防控志愿者临时党支部,让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教二区开展“敲门行动”,摸清人员底数信息,保证核酸检测“应检尽检,不漏一人”;一附院挂图作战指挥抗疫,实现了“两线四院”体系化、科学化、精准化指挥的战略目标;曲江校区组建公寓全体在住学生防疫群,建立高效信息沟通渠道,做好精准化服务保障……
“”的三级扁平化指挥体系,不仅让组织坚强有力,更抓住了快速响应的“牛鼻子”,实现了疫情防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精准高效”。总指挥部每日下发《工作任务通知单》,督办有关单位及时解决问题、关心关怀学生。
卢建军多次督查各指挥部防控落实工作。在看到学生党员先锋队志愿者在服务时,他总会去叮嘱几句:在校园里生活还有没有什么困难?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现场协调解决问题。
正是这样的力度、速度,增强了大家抗击疫情的信心,筑牢了师生安全的堡垒。
合力与魄力——3个重点6支队伍,打好战疫“组合拳”
前不久,创新港1.4万余名师生仅用1小时57分钟就完成全员核酸检测的消息刷屏朋友圈。令人惊叹的“交大速度”背后,离不开全校“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抗击疫情的合力与魄力。
疫情防控要抓关键。聚焦核酸检测和流调隔离、思想政治工作、后勤保障和门禁管理3项重点工作,西安交通大学统筹组织了党员干部、思政工作、后勤保卫、医疗服务、志愿服务和宣传思想6支队伍,打出了众志成城的战疫“组合拳”,织准织密织紧织实疫情防控“网格”。
如何实现精准防控?学校实行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负责制,采用“扫楼”“人盯人、一对一”等方式,确保学生应检尽检。第一时间依托公共卫生学科优势,组建近人的校园内部流调团队,成立流调培训工作组,制定快速应急流调、隔离方案,开展流调培训、应急实战演练。应急状态时,工作组第一时间开展流调,摸清传播链,实施单人单间隔离管理,第一时间切断风险源。
如何强化抗疫育人?学校第一时间建立师生“线上-线下”急难愁盼问题解答处理机制,畅通反馈渠道,及时解决问题、关心关怀学生。学工部成立11个疫情防控专班,建立由人组成的困难学生帮扶小组,研工部在创新港3个公寓区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困难诉求。同时,学校深入挖掘疫情防控中的育人元素,通过开设“同心抗疫”等专栏,把疫情“战场”变为教育“课堂”,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厚植师生家国情怀。
如何确保安全稳定?学校第一时间做到“门禁、人员、公寓、用餐”四个严格,保持最小量、必要的后勤、物业、保卫人员,全部封闭住校管理;学生辅导员到宿舍集中住宿,深入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严格落实“学生非必要不外出”要求,成立物资统筹调配工作组,确保后勤服务工作实现“保供稳价提质”。
3项重点任务精准抓牢的背后,离不开党员干部的以“沉”相待、思政队伍的春风化雨、后勤保障的奉献坚守、医疗服务的精准高效、志愿队伍的勇敢担当、宣传队伍的引领鼓舞。
因为疫情之下,没有人是局外人,也没有人想当局外人。
学校党委常委班子挺身在前,深入一线,统筹、推进、督查各项防控措施从严从快从细落实落地;党员干部同心抗疫,处级干部应在尽在、应守尽守,在一线岗位担任志愿者、引导员等,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师生志愿者主动请缨,奋力担当,贡献力量。
“待在家里,心里放不下学生们,能在一线陪着同学们,我反而更安心一些。”驻守创新港月余的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许明道出了老师们、辅导员的朴素思考。
“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这是曲江校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康文华与全体后勤保障人员的坚定信念。
“希望年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校医院副院长郝雁说出了医护人员心底的呼唤。
“如果学校需要、学院需要,我们要在第一时间冲在前线,为同学们提供服务。只要我们团结一致,终能渡过这个难关。”生命学院级硕士生第二党支部的王素音说出了广大学子的青春誓言。
铿锵、质朴、坚定的话语背后,是毫不犹豫的行动:他们可能常常熬夜工作,甚至通宵不眠;他们可能防护手套下的双手已经冻得发僵,但依然坚守;他们可能驻扎在学校抗疫一线,很久不能回家看望父母妻儿……这每一个全力以赴的瞬间,都是西迁精神的时代闪光。
“疫情之下,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都可以发挥抗疫一份子的作用。”“新港战疫宣传青年先锋队”成员、研究生肖雯在给鼓励他人积极抗疫的明信片中这样写道。
这就是众志成城的力量,是大家坚信能够战胜疫情的最大底气。
贴心与暖心——聚焦师生关切,内外守望相助
“腊八节”当天,西安交通大学护理学系研究生黄泽宇不仅喝到了腊八粥,还收到了来自雁塔校区十五食堂赠送的暖心长寿面和水果,与他一起收到礼物的,还有其他9位在1月9日、10日过生日的同学。
这个想法是给雁塔校区财4楼送餐的杨彪师傅偶然听见学生的对话时“冒”出来的,他的想法很简单,“特殊时期,就想方设法让同学们能开心一点”,为此,他特地托人从家里捎来了大枣、葡萄干、黑米、黑豆等因为疫情影响而没有采购到的腊八粥食材。这样温暖的故事,在疫情下的交大校园时时上演着。
论文和实验怎么办?面对师生最为关切的学业和科研,学校统一部署,云课堂、云指导、云辅导、云讲座、云答辩等等,全力保障教学、科研高质量有序进行。“自疫情管控后,导师袁欢老师针对我的科研进展进行了数次交流,之前遇到的现场应用监测装置输出不稳定的问题也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化解,现在正在进行传感器磁场仿真方面的工作。”电气学院级硕士张颖说。
1月17日,西安交通大学年春季学期课程开课,1.4万学子相聚“云课堂”,开启年“线上教学第一课”。鼠标化身粉笔,屏幕化身黑板,教师化身“网络主播”,宿舍化身课堂,师生们在“云端”,汲取着知识的力量。
除了学业,课余生活也要精彩。学校各部门、书院、学院在元旦来临之际举行了“云跨年”“云歌会”等各类活动,还为学生送上了瓶装水、水果、牛奶、面包等“大礼包”,送在手上,暖在心上;推出了60余场线上通识教育及学科前沿系列讲座,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康震、陕西师范大学于赓哲、武汉大学骆郁延等知名专家学者做客,提供精神大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shizx.com/xaswh/489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