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非遗安塞民间绘画
古希腊哲人曾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年文明长河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博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分为两类,一是物质文化遗产,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都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也是人类创造力和智慧的结晶。作为现存文化的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同等的重要地位。以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活动等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数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灿烂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保护、发展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形势十分严峻。
首先,是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加以传承的文化遗产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随处可见;
第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步伐不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相适应,保护、管理资金和人员不足等困难在各地普遍存在;
第三,一些地方保护意识淡薄,重申报开发,轻保护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性的保护面临挑战;
第四,适合我国保护工作实际的整体性、有效性的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文化遗产的管理工作相对滞后。
总之,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十分浩大且极其复杂的文化传承工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创造适宜的社会环境来承续不同民族、群体、地域优秀的人类文化传统,对于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充分发挥世界各国、各民族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团结协作等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五千多年的辉煌历史。“秦中自古帝王州”,从公元前11世纪开始,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四个朝代在此建都,文化积淀深邃,为世人瞩目。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产生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民族民间文化,使陕西成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地区。
陕西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省就开展了对全省民间文化的抢救、收集、保护和研究工作。从年以来,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省编撰的《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陕西卷》(十大集成)已全部出版,使许多濒临消亡的优秀民间艺术得以保存和传承。
近年来,我省加快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省政府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保护工作专家评审委员会和保护中心,并着力在建立名录体系、传承人命名、遗产普查、重点项目保护和重大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年5月,省文化厅印发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实施方案》(陕文社[]22号),根据文化部的部署,对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同年8月,省文化厅在西安举办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培训班。11月,省文化厅委托省艺术馆在陇县开展了为期一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试点工作。省艺术馆会同宝鸡市群艺馆、陇县文化馆抽调专业干部10余名组成普查工作队,对陇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普查。这次实地普查范围涉及全县7个乡镇,占乡镇总数的41%。被普查的人数人,普查项目18个,征集作品件,绘制地图3幅,拍摄照片张,影像资料23盘,采集43盘成品录像文件,撰写普查日记字,撰写项目调查、艺人调查6万余字。
年3月,为了进一步推动普查工作,省文化厅向全省转发了《陕西省艺术馆关于陇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普查试点工作情况报告》。与此同时,我们一方面紧紧抓住普查培训不放松,着力教给基层干部操作层面的技巧和知识。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指导基层普查工作。从06年8月至07年6月底,对10个地市进行了全部培训,培训干部余人。截至目前,全省完成了多个项目的资料整理工作,已有1.6万名艺人登记在册。
加快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我省24个项目名列其中。去年5月,省政府公布了第一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个项目入选。同时,省文化厅在收到的90个申报国家级项目中,推荐了78个项目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文化部公示的名单中有26项入选。
命名传承人,积极建立有效的传承机制
年7月,经省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核,省政府同意,省文化厅印发了《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对传承人应具备的条件、认定评审的程序、传承人的待遇和责任等都作了明确规定,成为今后做好传承人工作的基本的政策依据。随后,经过逐级申报,共收到个项目的传承参评人材料件。去年12月,省厅召开了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会议,通过评审、公示、复评、联席会审批等程序,评选出8个大类、个项目的人作为我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这些传承人中,包括国家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人)和第二批代表性传承人(24人),共31人。并从今年开始实施传承人的补助政策,鼓励支持他们开展各种传习活动,着眼于长远,逐步建立和完善传承人传习制度,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
近年来,利用数字化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不仅是社会潮流和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挑战,也是在新历史条件下文化工作的新课题。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文献检索等技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科学归类与管理,提高检索效率和利用率,实现以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基础,以数字化的各种信息为内容,以分布式海量资源库群为支撑,以智能图文音像检索技术为手段的信息服务形态,达到记录、保存、传承、传播、利用、保护、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都具有浓郁的特点:有的展现陕西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有的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有的具有促进陕西地域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有的出色地运用传统文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具有见证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还有的对维系陕西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消失的危险。
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注:共计项,序号前标注“★”为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民间音乐(12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1 Ⅰ—1 西安鼓乐 陕西省艺术研究所
★2 Ⅰ—2 蓝田普化水会音乐 西安市蓝田县
3 Ⅰ—3 姜马察回音乐 宝鸡市陈仓区
4 Ⅰ—4 西山酒歌 宝鸡市陈仓区
5 Ⅰ—5 陕北民歌 延安市、榆林市
6 Ⅰ—6 绥米唢呐 榆林市绥德县、米脂县
7 Ⅰ—7 白云山道教音乐 榆林市佳县
8 Ⅰ—8 镇巴民歌 汉中市镇巴县
9 Ⅰ—9 洋县佛教音乐 汉中市洋县
10 Ⅰ—10 旬阳民歌 安康市旬阳县
★11 Ⅰ—11 紫阳民歌 安康市紫阳县
12 Ⅰ—12 商洛民歌 商洛市
民间文学(2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13 Ⅱ—1 长安斗门石婆庙七夕传说 西安市长安区
14 Ⅱ—2 黄帝传说故事 延安市黄陵县
民间舞蹈(25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15 Ⅲ—1 十面锣鼓 西安市临潼区
16 Ⅲ—2 周至牛斗虎 西安市周至县
17 Ⅲ—3 渭旗锣鼓 西安市周至县
18 Ⅲ—4 牛拉鼓 咸阳市
19 Ⅲ—5 蛟龙转鼓 咸阳市乾县
20 Ⅲ—6 高跷赶犟驴 宝鸡市眉县
21 Ⅲ—7 岐山转鼓 宝鸡市岐山县
22 Ⅲ—8 千阳八打棍 宝鸡市千阳县
23 Ⅲ—9 花苫鼓 渭南市
24 Ⅲ—10 韩城行鼓 韩城市
25 Ⅲ—11 洪拳鼓 渭南市澄城县
26 Ⅲ—12 老庙老鼓 渭南市富平县
27 Ⅲ—13 华州背花鼓 渭南市华县
28 Ⅲ—14 东雷上锣鼓 渭南市合阳县
★29 Ⅲ—15 安塞腰鼓 延安市安塞县
安塞腰鼓
30 Ⅲ—16 壶口斗鼓 延安市宜川县
31 Ⅲ—17 宜川胸鼓 延安市宜川县
★32 Ⅲ—18 洛川蹩鼓 延安市洛川县
33 Ⅲ—19 洛川老秧歌 延安市洛川县
34 Ⅲ—20 延川大秧歌 延安市延川县
35 Ⅲ—21 黄陵老秧歌 延安市黄陵县
★36 Ⅲ—22 陕北秧歌(绥德) 榆林市绥德县
37 Ⅲ—23 靖边跑驴 榆林市靖边县
38 Ⅲ—24 横山老腰鼓 榆林市横山县
39 Ⅲ—25 安康小场子 安康市
传统戏剧(22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40 Ⅳ—1 秦腔 陕西省振兴秦腔办公室秦腔
41 Ⅳ—2 眉户曲子戏 西安市户县
★42 Ⅳ—3 弦板腔 咸阳市乾县
43 Ⅳ—4 灯盏头碗碗腔 皮影戏宝鸡市千阳县
★44 Ⅳ—5 华县皮影戏 渭南市
45 Ⅳ—6 东路碗碗腔皮影戏 渭南市
★46 Ⅳ—7 华阴老腔 渭南市华阴市
47 Ⅳ—8 华阴迷胡 渭南市华阴市
★48 Ⅳ—9 阿宫腔 渭南市富平县
★49 Ⅳ—10 合阳提线木偶戏 渭南市合阳县
50 Ⅳ—11 合阳跳戏 渭南市合阳县
51 Ⅳ—12 华州秧歌戏 渭南市华县
52 Ⅳ—13 同州梆子 渭南市大荔县
53 Ⅳ—14 府谷二人台 榆林市府谷县
★54 Ⅳ—15 汉调桄桄 汉中市
55 Ⅳ—16 端公戏 汉中市
★56 Ⅳ—17 汉调二黄 安康市
57 Ⅳ—18 八岔戏 安康市汉滨区
58 Ⅳ—19 道情戏 安康市汉滨区
59 Ⅳ—20 弦子腔 安康市平利县
★60 Ⅳ—21 商洛花鼓 商洛市
61 Ⅳ—22 镇安花鼓 商洛市镇安县
曲艺(15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62 Ⅴ—1 关中道情 西安市
63 Ⅴ—2 周至道情 西安市周至县
64 Ⅴ—3 西府道情 宝鸡市
65 Ⅴ—4 西府曲子 宝鸡市
66 Ⅴ—5 韩城秧歌 韩城市
★67 Ⅴ—6 陕北说书 延安市
68 Ⅴ—7 陕北道情 延安市
★69 Ⅴ—8 榆林小曲 榆林市
70 Ⅴ—9 清涧道情 榆林市清涧县
71 Ⅴ—10 汉中曲子 汉中市
72 Ⅴ—11 镇巴渔鼓 汉中市镇巴县
73 Ⅴ—12 春倌说春 汉中市南郑县
74 Ⅴ—13 洛南静板书 商洛市洛南县
75 Ⅴ—14 柞水渔鼓 商洛市柞水县
76 Ⅴ—15 镇安渔鼓 商洛市镇安县
竞技(1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77 Ⅵ—1 红拳 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
民间美术(10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78 Ⅶ—1 西秦刺绣 宝鸡市
79 Ⅶ—2 社火脸谱绘制技艺 宝鸡市陈仓区
★80 Ⅶ—3 凤翔木版年画 宝鸡市凤翔县
★81 Ⅶ—4 凤翔泥塑 宝鸡市凤翔县
82 Ⅶ—5 澄城刺绣 渭南市澄城县
★83 Ⅶ—6 安塞剪纸 延安市安塞县
84 Ⅶ—7 安塞民间绘画 延安市安塞县
85 Ⅶ—8 黄陵面花 延安市黄陵县
86 Ⅶ—9 定边剪纸艺术 榆林市定边县
87 Ⅶ—10 陕北民间匠作画艺 王宁宇
传统手工技艺(31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88 Ⅷ—1 中华老字号西安饭庄陕菜和 西安市
陕西风味小吃制作技艺
89 Ⅷ—2 中华老字号同盛祥 西安市
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
90 Ⅷ—3 中华老字号德发长饺子制作技艺 西安市
91 Ⅷ—4 中华老字号德懋恭水晶饼制作技艺 西安市
92 Ⅷ—5 北张村传统造纸技艺西安市 长安区
93 Ⅷ—6 狄寨徐文岳泥哨制作技艺 西安市灞桥区
94 Ⅷ—7 竹篾子灯笼编织技艺 西安市灞桥区
95 Ⅷ—8 阎良核雕技艺 西安市阎良区
96 Ⅷ—9 秦镇米皮制作技艺 西安市户县
97Ⅷ—10豆村大腊制作技艺及民俗
98 Ⅷ—11 中华老字号张记馄饨制作技艺 咸阳市
99 Ⅷ—12 中华老字号西凤酒酿造技艺 宝鸡市
Ⅷ—13 岐山哨子面制作技艺 宝鸡市岐山县
Ⅷ—14 岐山空心挂面制作技艺 宝鸡市岐山县
Ⅷ—15 凤翔草编技艺 宝鸡市凤翔县
★ Ⅷ—16 澄城尧头陶瓷烧制技艺 渭南市澄城县
Ⅷ—17 渭北面花制作技艺 渭南市大荔县
Ⅷ—18 蒲城杆火技艺 渭南市蒲城县
Ⅷ—19 华县皮影制作技艺 渭南市华县
华县皮影
Ⅷ—20 合阳提线木偶制作技艺 渭南市合阳县
Ⅷ—21 杜康酒酿造技艺 渭南市白水县
Ⅷ—22 传统九龙木雕雕刻技艺 马金财
★ Ⅷ—23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 铜川市
Ⅷ—24 吴起泥塑技艺 延安市吴起县
Ⅷ—25 吴起糜粘画技艺 延安市吴起县
Ⅷ—26 甘泉豆腐与豆腐干制作技艺 延安市甘泉县
Ⅷ—27 绥德石雕雕刻技艺 榆林市绥德县
Ⅷ—28 洋县架花焰火技艺 汉中市洋县
Ⅷ—29 洋县传统造纸技艺 汉中市洋县
Ⅷ—30 谢村黄酒酿造技艺 汉中市洋县
Ⅷ—31 宁强福兴老字号王家 汉中市宁强县
核桃馍制作技艺
民俗(27项)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单位或个人
Ⅸ—1 长安王曲城隍庙祭祀和庙会 西安市长安区
Ⅸ—2 侯官寨迎春社火牛老爷 西安市长安区
Ⅸ—3 骊山女娲风俗 西安市临潼区
Ⅸ—4 栎阳马踏青器山社火 西安市临潼区
Ⅸ—5 户县社火 西安市户县
Ⅸ—6 蒋村正月民俗活动 西安市户县
Ⅸ—7 长武道场 咸阳市长武县
★ Ⅸ—8 宝鸡民间社火 宝鸡市
Ⅸ—9 炎帝陵祭典 宝鸡市渭滨区
Ⅸ—10 陇州社火 宝鸡市陇县
Ⅸ—11 司马迁民间祭祀 韩城市
Ⅸ—12 东庄神楼 韩城市
Ⅸ—13 东峪孝歌 渭南市华县
Ⅸ—14 铁里芯子 渭南市华县
Ⅸ—15 尧山圣母庙会 渭南市蒲城县
Ⅸ—16 蒲城血故事特技 渭南市蒲城县
Ⅸ—17 谷雨祭祀文祖仓颉典礼 渭南市白水县
Ⅸ—18 药王山庙会 铜川市
Ⅸ—19 陈炉窑神庙春秋祭祀礼仪 铜川市印台区
Ⅸ—20 耀州火亭子 铜川市耀州区
★ Ⅸ—21 黄帝陵祭典 延安市黄陵县
Ⅸ—22 延川小程村原生态民俗文化 延安市延川县
Ⅸ—23 白云山庙会 榆林市佳县
Ⅸ—24 洋县悬台社火艺术 汉中市洋县
Ⅸ—25 勉县武侯墓清明祭祀活动 汉中市勉县
Ⅸ—26 汉滨区龙舟风俗 安康市汉滨区
Ⅸ—27 延安老醮会 王宁宇
西安图书馆您身边的图书馆
我们为您提供
个性化服务、数字资源服务海量知识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我们的网址:北京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怎么治疗白癜风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