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社教:地名背负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应进一步加强保护。
西部网讯(记者李媛实习生梁筱怡)“前段时间户县改名鄠邑区,在网上引起很大争议。因为地名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具有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更具有文化传承的意义。”近日,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王社教在接受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采访时表示,地名命名需要在文化传承和现代规范中取得平衡。
西安地名资源丰富个别地名设置无特色
从省会城市来看,西安既是一座新城,又是一座老城,因为历史悠久,有着宝贵的地名资源。而在西安城市扩建命名中,却出现了令人遗憾的“高新一路”“高新二路”等地名,“这样的命名方式一方面没有办法体现出所在地的历史价值,也没有道路特征,在我看来是没有很好地利用我们的优势资源。”王社教说,而航天城的地段命名就比较好,不仅符合这个区划的定位,也在每一段路的命名中加入了航天元素。
其实,在地名的命名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就拿陕西省来说,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陕西”是怎么命名的。王社教解释说:“陕西”这个名称最早出现的年代是西周初年,根据《国语》记载,西周初年,周王朝以“陕塬”(今河南陕县境内)为界。陕塬以东曰“陕东”,由周公管辖;陕塬以西曰“陕西”,由召公管辖,陕西因此得名。
陕西就是典型的以方位来命名的地名,此外还有山水、愿望、人文景观、历史事件来命名的地名。在王社教看来,不管是哪种方式的命名方式,这些地名的叫法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影响着当地人的生活。
地名背负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应出台保护细则
地名就是要在文化传承和现代规范中做一个平衡,但在这个平衡中要考虑的是,让大家好辨别、能记住。同时呢,也需要反映地域特色。“地名能够反映出历史发展过程,承载传统文化,体现地域特色和自然环境变迁。眉县(郿县)在简化改名之后,‘眉’整个字的意思都变了。”王社教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强地名的保护工作,出台保护细则。
“我们应该整体摸底排查整理,然后对地名进行分类,分析出历史时期的地名遗存价值和不再使用的原因。要有保护地名的一个明确的方案和原则,尽管国家已经出台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条例,陕西也有一些管理条例,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王社教告诉记者,这项工作非常繁重,但意义非凡。比如说在石峁遗址发掘后,在对周边村落地名进行调研后发现,有着历史相关性。
“我们通过对地名的研究进行文化发掘,找出地名背后的历史传承和环境变迁过程,除了历史研究外,也会对生活在当地的人有所启迪。”王社教说。
来源:西部网
西部网赞赏
长按北京看白癜风好的医院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shizx.com/xasly/484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