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美土里集团公司董事长刘镇在垫场
我明显有点不知所措,当论坛主办方——木美土里集团公司董事长刘镇说有请我上台的时候。
在这之前,酒店工作人员已经忙活了1个多小时,舞台上的主屏不能播放PPT。而我的讲课套路是以众多精美图片为主线,差不多是看图说话的表现形式。当失去这些图片的支撑,我不知道应该如何来讲满3个小时。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今年6月,我离开体制后去甘南“浪”了几天,回程时在千阳跟刘镇见了一面。他提出我是否可以在他公司举办的“中国美丽农业梦想论坛”上担任总策划。我略微犹豫了一下,答应了。毕竟出江湖后需要各种历练,不能自顾自地只做“中国果业的徐霞客”。
先前在体制内也参加过不少论坛,一般都是邀请相关专家,每人上去讲20-30分钟。我也受邀讲过不少次,总觉得不过瘾。在台上讲也不过瘾,在台下听也不过瘾。就像看一场文艺晚会,唱歌的,跳舞的,杂技的,魔术的,大杂烩,热闹是热闹,就是主题不突出,不如一场个人演唱会看得过瘾。
所以我跟刘镇讲,干脆我来主讲吧,从头贯穿到尾,讲讲“新时代中国果业的变革与实践”。这个标题是年的时候,舟山市定海区的同行邱立军给我的命题讲座名称,只是“与时俱进”了,把原来的“新时期”改成“新时代”。
论坛主题:新时代中国果业的变革与实践(点击图片查看主讲PPT)
当邱立军抛给我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拒绝的,嫌其太大。我一个地方上的产业负责人(还是前负责人)如何能讲中国的产业问题。后来整理了一下,倒是觉得还是可以讲讲的,就像邱立军跟我说的,你走过中国这么多水果产区啊!
第一次在舟山讲了以后,反响很不错。评价是“洗脑”,很多观点完全颠覆了果园主和种植者的思想。于是一发不可收,受邀在不少地方讲过这个话题。主线没变,观点愈加成熟,内容也愈加丰富。
所以,讲这个话题,我还是自信满满的。一个人讲2-3个小时不在话下。
不过既然是论坛,就不应该是一个人的讲座。这也简单,我的课件里有不少案例,把这些案例的果园主邀请到现场现身说法,肯定会比我一个人讲更生动、更真实,也符合刘镇的期待。他希望我在论坛期间,能邀请一些有绝活的、有匠心的果园主。
问题来了。跟我们这些只讲不干的“专家”相反,这些有匠心的果园主大多只干不讲。让他们独自上台分享,难度很大。即便是平常挺能聊的果园主也担心,毕竟台上台下还是有明显区别的,台下随意,台上紧张,甚至语无伦次……
我是过来人,很清楚这种担忧。
没事,我会引导你们说什么。我跟他们说。就像平时在果园里聊天一样,我提一些疑问,你们来回答就行了。只是要简短,不能像平常一样闲聊。
第一场嘉宾对话:现代果园如何实现农艺与农机相融合?(点击图片查看分享内容)
于是,话题设计就成了我这位论坛总策划的主要工作。
这事拖了很久,可以讲的话题很多,光下半年我就跑了“阳光玫瑰”和“软籽石榴”两条专线,还有上海、山东两个产区。
最后是围绕主线内容“省力化”、“精致化”、“品牌化”的三个章节设计了三个话题:现代果园如何实现农艺与农机相融合?种出一款极品水果到底有多难?网红水果是如何打造出来的?
每个话题邀请3位嘉宾上台助讲,每场30分钟,每位嘉宾讲10分钟。加上我2个小时的主线报告,整个论坛的设计时间是3.5小时。
论坛前一周,负责与我对接的主办方工作人员发来一张酒店沙发照片,问我用作与助讲嘉宾对话时的座椅是否合适?我望着这组疑似中南海会客厅的沙发愣了好长一段时间,在我的脑海中,一些农业论坛的对话环节也是采用这种“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沙发。
合适吗?我原先设想的是在舞台上放张小方桌,每位助讲嘉宾上台时自己拎张小板凳上去,然后坐下“唠嗑”,就像我平常在他们的农家小园中的场景一样。桌子上也别放什么鲜花,放些水果就可以了,最好切开一些,在台上可以直接品尝的。
我的想法很简单,场景再现,该啥样就啥样,没必要装作“高大上”。我还挺反感别人把类似活动称作“高峰论坛”、“领袖对话”,挺搞笑的,有点像国人结婚都喜欢租些豪车风光一场的感觉。
第二场嘉宾对话:种出一款极品水果到底有多难?(点击图片查看分享内容)
工作人员不敢擅自接受我这种如此“接地气”的想法,跟我说,这事有没有跟老大沟通过。于是,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刘镇,刘镇想了想,问藤椅行不行?可以啊!反正比中南海的沙发强。我的原则是越简洁越好,能有乡土气息,但不能是塑料制品。
那个太LOW,而且是典型的工业化产品。
后来,刘镇就安排工作人员买了一组带艺术感的藤椅,挺好!
其他一切从简。我上台也不穿正装,总觉得西装革履讲农业话题看起来就不搭,有违和感。这让我想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李丙智教授,他穿西装也像农民,所以很受农民喜爱。看起来就像自己人。
我只是在论坛前一晚跟每一组助讲嘉宾做了一次沟通,告诉他们应该在什么时候上台,我会问什么问题,每个人讲多长时间。
但意外还是出现了,PPT不能播放。这下轮到我紧张了。
我很清楚,我的口才绝对没有我的文笔好,也没有我的照片精彩,所以每次讲课我都会把听众最大限度地转换成观众,以图索引,一展中国果业的宏图。
没图,意味着我不能藏拙。
刘镇替我多垫了些场,但也最多十来分钟的时间。我差不多是硬着头皮上的,台下是上千的听众,还有一位加拿大的前农业部部长。
加拿大前农业部部长长莱尔·范克利夫(前排右二)
上半场大部分时间都是我的主线报告,讲述中国果业的产业背景和几大特点。我记不住数据,我住宾馆时连房号都经常记不住,所以讲得很快。第一场的助讲嘉宾也讲得很快,原定的30分钟时间只讲了20分钟,加起来才70分钟,比原计划的时间少了20分钟。
上半场就草草结束了。我的心思还在期待工作人员能尽快修好故障。
中场休息的时间也比原计划的长了些。工作人员依然没有修好设备,反而把原来主屏上可以显示的背景图片都弄没了。我彻底死心!
刘镇再上去铺垫开场的时候,我跑过去跟下半场的助讲嘉宾说,你们放开讲,不局限时间。我必须调整策略,大家一起“聊天”肯定会比我那蹩脚的“脱口秀”表演强。
第三场嘉宾分享:网红水果是如何打造出来的?(点击图片查看分享内容)
我也明显从容了许多,尽可能地缩减主线报告的时间,尽可能地把观点穿插到助讲嘉宾的故事中去——“画龙点睛”本是我的强项,金庸小说中的少林派、武当派、华山派的剑宗和气宗,都可以被我搬到话题上来。
每次嘉宾对话结束的时候,台下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
整场论坛用时3小时,上半场70分钟,下半场分钟,其中3场嘉宾对话用时95分钟,占去了一半多时间。尤其是下半年的两场对话用时70分钟,占总时间的三分之二。
差不多可以说,这场论坛是靠这3场嘉宾对话撑下来的,他们的故事,他们的观点,他们的经验和技术都能激荡台下的绝大多数听众。
刘镇的评价是:说者有心,听者有意,很多人听进去了。
原来,这个行业可以如此的精彩!
其实我是觉得非常遗憾的。这是我第一次策划这么大型的论坛活动,我本来的期望是能给听众留下深深的烙印:原来,这个行业可以如此的精彩!
这份精彩,不仅仅是内容上的精彩,也包括表现形式上的精彩。
除去遗憾,我的收获也是挺大的,包括舞台经验和应变能力。当然,最主要的收获是,肯定了自己“简约时尚接地气”的非主流农业论坛的策划方案:果园主现身说法,以故事化的情节讲品种、讲技术、讲观点、讲营销,我做主线贯穿,并以此串联起中国果业的希望。
这也正是《花果飘香》中所有原创文章的纲领。
致谢最后,也必须感谢论坛主办方——木美土里集团公司给了我与大家创造了一次很好的交流机会,感谢分享嘉宾,感谢不远千里来现场聆听报告的众多《花果飘香》的读者,也感谢在手机中默默点赞和分享的你们。有你们的支持,我会做得更好。
花果飘香
主创:清扬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shizx.com/xasjt/488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