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钟鼓楼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是西安钟楼和西安鼓楼的合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与力量结晶的标志性建筑物。
西安钟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公元年),原建于今西大街北广济街东侧,明万历十年(公元年)移于现址。钟楼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式四角攒尖顶的阁楼式建筑,面积.64平方米,建在用青砖、白灰砌成的方形基座上。基座下有高与宽均为6米的十字形券洞与东南西北四条大街相通。
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公元年),建于高大的长方形台基之上,台基下辟有高和宽均为6米的南北向券洞。西安鼓楼是城内明清建筑物的主要标志和代表之一
巨钟
西安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朝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原为长安城内的景龙观(现西安西大街)所用,明初移
西安钟楼至西安钟楼。年景云钟移藏至西安碑林博物馆,现陈列于二门里东亭内。
西安市文物局仿制了景云钟,年1月30日将其悬挂于西安钟楼基座的西北角,现对游客开放。仿制的景云钟外观与原钟近似,高2.45米,重6.5吨,钟裙外径1.65米,纹饰、铭文酷似原钟,音质嘹亮雄浑,可与原钟媲美。
碑刻
西安钟楼一层大厅的西墙上分别镶嵌着三方碑刻,第一方是年西安市人民政府翻修钟楼后留下的碑文记载;第二方是清乾隆五年大修后由陕西巡抚张楷书写的《重修西安钟楼记》碑;第三方是由陕西监察御使龚懋贤在钟楼东迁后亲笔题写的《钟楼东迁歌》碑。
楹联
西安钟楼二层四面的门柱上各有一幅楹联,均为今作。
北面:八百里秦川文武胜地,
西面:十代京畿六合一统,
南面:古城远韵承至宝,
东面:贤哲东来海纳百川方浩瀚,
钟楼的门扇槁窗雕楼精美繁复,表现出明清盛行的装饰艺术。仔细欣赏门扇上一幅幅浮雕,它们会告诉你许多古代饶有趣味的典故轶闻。钟楼历经沧桑如今却依然完好,这让西安社区的所有人员都觉得很欣慰。
西安钟楼第一层北门,自西向东依次为;虬髯客;木兰从军;文姬归汉;吹箫引凤;红叶题诗;班昭读书;博浪沙椎秦;唱筹量沙。
第一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长生殿盟誓;连环计;黠鼠夜扰;挂角读书;卞庄刺虎;嫦娥奔月;东坡题壁;李白邀月。
第一层南门,自东向西依次为;文王访贤;伯牙鼓琴;画龙点睛;斩蛇起兵;伯乐相马;柳毅传书;舜耕历山;把桥授书。
第一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为;枕戈待旦;李陵兵困;由基射猿;龙友颂鸡;黄耳传书;孙期放豚;陶侃运砖。
第二层楼南门,自东向西共八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画面,依次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层北门,自西向东共八幅勺“仙醉酒”画面,依次仍为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曹国舅、铁拐李、蓝采和、韩湘子和何仙姑。
第二层东门,自北向南依次为;单刀赴会;击鼓金山;岳母刺字;孟母择邻;子路负米;画获教子;温娇绝裙;闻鸡起舞。
第二层西门;自南向北依次是:写经换鹅;茂叔爱莲;灞桥折柳;踏雪寻梅;陶潜爱菊;寻隐不遇;孤山放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