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街区
北院门、三学街、七贤庄等在列
历史厚重的西安回坊北院门
4月27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街区名单的通知》,三学街、北院门、七贤庄等均在名单中。
通知中介绍,为切实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延续城市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根据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在各市推荐、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省政府同意核定西安三学街等12个街区为我省第二批历史文化街区。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本次公布的12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中,西安有3个,咸阳有2个,榆林有3个,汉中有2个,宝鸡市的凤翔县有2个。
通知中提出,希望第二批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发挥示范作用。要求所在地政府要正确处理好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关系,依法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实施等工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文物局等部门要加强督导检查和调研评估,确保全省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年7月19日,省政府公布了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3处,分别是潼关县古城水坡巷、韩城市古城历史文化街区、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老街。
华商报记者马虎振
历史厚重的西安回坊北院门
封五昌
西安市级机关大院曾有“南院”、“北院”之分。南院指的是西安市委所在地,北院指的是市政府所在地。从古至今,北院及其周围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官衙的集中区域。年西安解放后,“北院”为西安市人民政府驻地。北院现为莲湖区政府年3月市政府北迁到凤城八路,年10月这里成为莲湖区机关大院,但人们仍习惯称这里为“北院”。从“北院”大门口往南到鼓楼什字北侧的一段街道名为“北院门街”(俗称“北院门”)。查诸资料,鼓楼北原为唐尚书省所在地。明初修建鼓楼后即形成此南北纵街,长约米。明代为宣平坊,北院门得名于清代。解放初称北院门街,并向南延伸至鼓楼南到西大街。鼓楼,是这条街的历史见证唐朝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尚书省就坐落在今北院门街的西南部。唐代以击鼓司辰,尚书省官员上下班都以击鼓为令,故称敬时楼。敬时就是敬事、敬业。唐初,秦王李世民曾任尚书令,坐镇在这里的都堂,就在此街正中。年,唐城考古发掘队曾对尚书省部分地域作了勘察,确定今鼓楼附近为尚书省正门。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宏伟建筑鼓楼就是在唐代敬时楼的基础上,于明洪武十三年(年)修建的,比钟楼年长4岁,与钟楼东西相望,相距米。楼北架有一面大鼓,称“闻天鼓”,每日傍晚击鼓报时,与钟楼起着“晨钟暮鼓”的作用,故称鼓楼。年,国务院公布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方便游览并凸显钟、鼓二楼,西安市政府先是于上世纪90年代在两楼之间辟建了“钟鼓楼广场”,后又于年辟建了鼓楼西广场。驻足广场,绿草红花点缀其间,声光喷泉瑰奇变幻,雄浑的鼓楼与优雅的钟楼于广场两端相望矗立,犹如两尊擎天神柱,撑起了西安的汉唐风骨,也昭显了西安的现代辉煌。北院门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各有其特点。鼓楼门洞及北院门的路原是土筑的,到清代中期,有位姓晁的大富户为了做官,捐银子铺成了石条路。清末,慈禧一行在北院住了近一年之久,跟随逃难的王公大臣也都在北院门一带租房居住,各省进贡的银两、物品也纷纷运到西安,形成了这一带的繁荣。慈禧回銮后,此街虽大不如前,但仍有旅店、古董铺多家和一些糕点饮食、青干果行等经营。民国年间,陕西省政府驻北院,附近仍是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北院门经过改造,又恢复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现代化的市政设施使街道整洁有序(原铺石条路面也已经翻修为新石板路),个体经业多样化,有书画、瓷器、工艺品等,特别是传统饮食,更是丰富多样,数不胜数。北院门的大门外是个小广场,现在这里建起了南北两座风格不同的石牌坊,上面镌刻着陕西著名书法家题写的楹联。在石牌坊的南面,有一组铜雕,塑的是一个大力士正在举石锁,旁边有几个人在观看,反映了回民尚武的风习,每天吸引着不少游客照相留念。小广场往南两边,形成一条端正的街道,仿明清的门面房陪衬着高大雄伟的鼓楼,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受。回坊进士白云鹤先生
北院门街西有三家“望族”北院门街西有几条巷子。由北向南,第一条街叫“大皮院”,“大皮院”街东口北边的“金家水盆”非常有名。从大皮院街往南走不远有一条街巷,叫“西羊市”,“大皮院”与“西羊市”均系回民聚居区和回坊风味食品街。过去在北院门流传着“高家的墙,马家的房,米家的金银拿斗量”的俗话(三家都在街西侧)。“高家”指高岳崧(汉族)故居,现为北院门号,又称“高家大院”。高家大院是西安城内一个官宦人家的宅院,满载着跨越年时空的动人故事,是西安“家”文化的一个缩影。游客们走进宅院时,可以产生跨时空、到数几百年前的邻家去串门的亲切感,这里曾经拍摄过《大红灯笼高高挂》《西安事变》《家族》《聊斋》等知名影片。“马家”,指马百龄、马平甫家,在高家南邻。马平甫的先祖马百龄在清朝咸丰年间为官又经商,很富有,房舍富丽堂皇。马平甫(-)是西安著名回族绅士,解放前担任过中国回教救国协会陕西分会理事长、清真大寺“总社头”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与人联合在渭南开办机器(棉花)打包厂,这是陕西回族第一家引进洋机器的工厂,为陕西发展民族经济做出了一定贡献。马平甫解放初曾担任西安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马家大院的前院现为莲湖区交通局等单位所有,内宅(转角楼)现归回坊文化爱好者白璋先生所有。白璋先生对内宅进行了彻底的落架大修,揭瓦亮椽,油漆彩画一新,加以保护。“米家”,回族,指米小亮家,房产在北院门路西马家大院南,临街的房九大间(现为商店所用),米家以经营古董发家致富。传说米家与朝廷内的大官(一说皇帝)有交情,对于发财致富起了重大作用。米家开有若干商号,置了许多房产,很有钱,并以乐善好施著称,故有“米家的金银拿斗量”的传说。这三家“望族”再往南就是化觉巷,东起北院门,巷西段南侧有著名的清真大寺,又称“东大寺”。此巷如今是著名旅游景点,尤其是古玩工艺品一街两行,琳琅满目。北院门街东的知名小吃“北院”大门外的东边,首先是西华门外大街的西口。从这里往南有一“楼北楼”牛羊肉泡馍馆,规模较大。“楼北楼”往南有一“粮道巷”,原是清陕西当局“督粮道署”驻地,故名。笔者退休前的工作单位即在此巷内,现已大部分拆迁改造。该巷口南,在路东的中段,现在是西安市回民中学,其前身是老“省立三中”,创建于年初,是陕西地区最早出现的民族学校。校门前有一古槐,传为唐槐,但资料显示实际是清顺治年间(公元-年)种植,距今已有余年了,参天大树见证了北院门的人文历史。回民中学往南,是“贾永信”腊牛羊肉店,并经营糕点等清真食品。“贾永信”是西安的著名商标,在西安开有多家分店,生意兴隆。“贾永信”往南,便是名头大、字号响亮的西安小吃——“贾三灌汤包子馆”。北院门近年每天接待着成千上万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故有“到西安,不到北院门回民街,等于未到过西安”之说。北院门石牌坊楹联辑录北院门为古城西安名胜之地。明代的都察院、巡按察院、布政司、按察司、西安府等,清代的巡抚部院行署、布政使司署、粮道署等,民国初的省长公署等历代重要衙门多设于此地。乾隆四十六年六月,时署理陕西巡抚毕沅上奏言:“西安省城内回民不下千户,俱在臣衙门前后左右居住。”所以,此地周围人文荟萃,楹联匾额碑刻等文物尤繁。本文特将北院门石牌坊楹联辑录如下:八百里秦川,物华天宝;五千年历史,人杰地灵。此联为著名书法家卫俊秀所书。此联语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诗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物华天宝:谓万物之精华,天之珍宝。人杰地灵:谓钟灵之地,人物杰出。皇基亿载,宏规大起;金城万雉,周池成渊。此联为著名书法家刘自椟所书。此联语出自汉代班固《西都赋》:“图皇基于亿载,度宏规而大起……建金城其万雉,呀周池而成渊。”皇基亿载:帝王基业亿年。唐代赵彦昭诗句:“万善累皇基”。唐代颜真卿诗句:“庶几亿载垂后昆”。宏规:宏伟的规模。唐代宋之问诗句:“游豫览宏规”。金城万雉:喻坚固宏大的城墙。古时一雉之墙,长三丈;《左传》云:“都城过百雉。”周池成渊:谓城墙下的城池,周绕之大,并似深渊。辽阔九州拱三辅;浩荡八水朝百王。此联为著名书法家陈泽秦所书。三辅:指京城附近地区。八水:指关中八水,泾、渭、浐、灞、涝、潏、沣、镐等河。百王:喻历代帝王。秦皇汉祖,文武盛地;南鼓东钟,声闻于天。此联为著名书法家宫葆诚所书。此联集鼓楼南北两匾额句“文武盛地”、“声闻于天”而成。文武盛地:盖是明万历年间巡抚都御使重庆赵可怀题词。声闻于天:语出自《诗·小雅》:“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其匾盖是乾隆五年之御题。有一说,为清乾隆年间咸宁大儒李允宽所书。西安回坊:北院门今昔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