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晚报 ▎牛兆濂家书展暨《

【西安晚报▎牛兆濂家书展暨《

《西安晚报》年11月10日图文报导

牛兆濂,关中大儒,小说《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原型。很多人都知道,牛兆濂祖籍就在陕西蓝田。昨天上午,由中共蓝田县委宣传部、西安文理学院主办,芸阁书院、蓝田县图书馆承办的牛兆濂先生家书展暨《牛兆濂集》首发式在蓝田县图书馆举行,牛家后人牛隆典、牛锐等也参加了家书展开幕式暨《牛兆濂集》首发式。而当日牛兆濂先生授业的芸阁书院遗址所在的5里头小学的孩子们也特地赶来,朗读着关学创始人张载的《西铭》中重要篇章,以此记念牛兆濂这位关学最后一名传人。

中共蓝田县委书记王浩为本此活动致辞并宣布开幕

《关学文库》总主编、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陕西省孔子学会会长刘学智先生致辞

《牛兆濂集》作者、西安文理学院教授王美凤致辞

牛兆濂先生第四代孙、西安芸阁书院院长牛锐先生致辞

蓝田县图书馆大门口举行开幕式,佳宾云集

据了解,此次举行的牛兆濂家书展用时52天,展出存世不多、极为珍贵的牛兆濂先生50余封家书,从中可以看到一名父亲对子女的谆谆教导,可以逼真地感知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家训的文化气力,更可以感受到关学重视实践、言传身教的精神,对现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有着很好的鉴戒意义。

展出共分为三个展区,包括牛兆濂先生生平展,通过《桃李不言》《心系苍生》《家国情怀》展现牛兆濂先生丰富而传奇的一生;牛兆濂先生家书展,展出牛兆濂先生家书50余封,充分展现了牛兆濂先生在进德修业、教人治家方面的立场与寻求。牛兆濂先生遗世著述原件、陕西乡试殊卷(光绪戊子科)之牛兆濂卷、牛氏先茔碑(牛兆濂先生手书)、牛兆濂先生手杖等作为该展区的辅助内容一并展出;关学人物展,展现了在关学的流变的历史进程中,出现出了一批身负文化使命的代表人物,与陕西以外的文化精英一道,串起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脊梁。明朝大儒王阳明曾言:“关中自古多豪杰,其忠信沉毅之质,明达英伟之器,四方之士,吾见亦多矣,未有如关中之盛者也。”关学人物展正是对陕西文化精神、民族文化精神的一次深入追寻。

芸阁书院原址,现5里头小学的同学们朗读《西铭》

赞新的蓝田县图书馆

昨日在现场看到,很多当地大众都特地赶来,通过家书这类直观的文字了解牛才子其文、其人。除家书,还有几张老照片也特别受人

除家书展,《牛兆濂集》同期举行首发仪式。这本巨著用时4年完成,是迄今为止唯一、全面翔实的关于牛兆濂先生思想的正式出版的文集。文集的出版,对研究牛兆濂先生及其同时代的关学学子,和关中地区,特别是蓝田的人文历史有着重要史料价值。同时,《牛兆濂集》还是“125”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计划项目——“关学文库”系列丛书之一。

(张静尚洪涛摄摄影王小川)

关学及牛兆濂

关学有狭义、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关学指北宋时期由张载为代表的理学学派;广义的关学指由北宋张载所创建的,至明清时期依然流行于关中地区的理学学派。从北宋张载到清初李二曲七百年间,经过二十多位学者薪火相传地学术探索,构成丰富的学术成果,培养了独特的关学精神,为中国学术史、哲学史作出了重大贡献。

有人把把关学的精神概括为:(1)“立心立命”的使命意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勇于造道”的创新精神.“学贵心悟,守旧无功”。(3)“崇礼贵德”的道德理想.张载认为“知礼以成性、性乃存,然后,道义从此出”。这就把“礼”和“德”贯通了,由“崇礼”引伸到“贵德”。(4)“经世致用”的求实风格。治学讲学的目的是为社会服务,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实用人材。(5)“崇高节操”的人格寻求。关学学者,大都治学与做人并重,努力把真谛寻求和人格寻求相统一。

牛兆濂(年-年),字梦周,号蓝川。西安市蓝田县人,清末关中大儒。幼年过目成诵,后拜三原著名理学大师贺瑞麟门下,光绪十年(年)肄业于关中书院,光绪12年(年)补廪膳生员,并被聘为塾师。曾讲学于蓝田芸阁书院、三原清麓书院,后人尊称蓝川先生。辛亥革命后以遗民自居。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病逝。牛兆濂著有《吕氏遗书辑略》4卷,《芸阁礼记传》16卷,《近思录类编》14卷等,又曾主纂《续修蓝田县志》。

《西安晚报》、蓝田宣扬、蓝田、蓝田公安、幸福蓝田、陕西微博同盟等多家媒体单位均报导了本次活动。

支持宏扬蓝田文化的,请点赞↓↓↓点击“浏览原文”,加入西安市牛兆濂文化研究会。









































中科白癜风医院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shizx.com/xaszy/46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