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票上的碑林博物馆

中国在清光绪四年六月开始发行邮票。第一套邮票共三种,图案是一条五爪大龙,它在清代是皇权的象征,具有国徽的性质。这套邮票通称为“大龙邮票”。年,台湾设立文报总局,在其颁布的中,首次出现“邮票”二字。总局印发了两联单式的台湾邮票,用以在传递公文中分清职责和传递时间,官用的称“邮票”,民用的称“商票”,在我国邮政史上,正式使用“邮票”一词从年开始的,这时邮政汇总已开办,邮政业务扩大了“信票”上的“信字已不能包括全部邮政业务;年,我国发行的“光复纪念”邮票上,第一次印上了“邮票”字样。

《曹全碑》内容系王敞等人为曹全及其家世的纪念刊石称颂功德。《曹全碑》一经出土,重见天日,便以其独树一帜的汉隶风貌,盛名天下,风靡一时,千百年来来金石家乐道,为书法家所钟爱,《曹全碑》虽无撰书人姓名,但却是东汉时期盛极立碑,通行标准隶书中最成熟的,别具一格的精品,在传世的近种汉碑版中,或以浑穆厚重,或以劲挺方整,或以雄强茂密,或以丰姿烂漫,或以峭拔舒展,或以规矩森严为标帜风范,而《曹全碑》却以秀韵飞动别具一格称颂于汉隶百碑中。曹全碑现陈列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三展室。

《玄秘塔》书写者柳公权,大唐文化瑰丽堂皇,书法艺术名家辈出。初唐有欧、虞、褚、薛;盛唐有张旭、颜真卿、怀素诸人;中晚唐有柳公权、沈传师诸大家。柳公权从颜真卿处接过楷书的旗帜,自创“柳体”,登上又一峰巅。后世以“颜柳”并称,成为历代书艺的楷模。此碑现在陈列于碑林博物馆第二展室。

《颜勤礼》书写者颜真卿,碑主颜勤礼是颜真卿的曾祖父,著名经学家颜师古之弟,贞观年间兄弟二人同为崇贤弘文馆学士。书法,老年劲笔,巅峰之作,颜体晚年精妙之作。完全脱开了初唐楷书体态,凸显颜体个性,结构更广博,笔力更深厚,顶天立地挤满整个儿方格子,有了晚期老辣的书风。体现了唐风中雍容大度的一面,是初学楷书的典范之作。此碑现陈列于碑林博物馆第三展室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戟门东侧陈列着一口唐代名钟——景云钟。这口钟最初在唐长安城景龙观(现址在今西安西大街)的钟楼上悬挂,明初移至现西安钟楼用以报时,于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画像石发展了我国传统的雕刻技法,成为一种类型的雕刻作品,这样的刻和划制作出的浮雕比墨色绘制的壁画保持得更长久,给人以立体感。画像石是研究汉代建筑、生活、习俗、观念等有很高价值的艺术品。在这个石刻馆里陈列的画像石出土于陕北一代,陕北汉画像石是以现实生活为主题,有较多的农耕、狩猎等题材,形成质朴简洁、装饰性强的艺术风格,后世的剪纸和它一脉相传,因为地处边塞,可以看出秦文化和胡文化的明显影响。汉代画像石对于研究汉代的建筑、雕刻、绘画具有很大价值,作为雕刻艺术形式,在中国美术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所谓“禀三代钟鼎玉器雕刻之工,开两晋唐宋绘画之先河”,留给后人的是古拙素朴、活泼热情的艺术风采。由于汉画像石在雕凿前是先在石块平面上绘出画面,而后雕刻出物像,是绘画和雕刻两种艺术的结合,因此,中国的绘画艺术的诸多早期因素都可以从这里窥见端倪。此画像石陈列于碑林博物馆石刻艺术馆内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二十余公里的九嵕[zōng]山。唐太宗贞观十年()葬文德皇后于昭陵之后,便命令雕刻其开国征战时骑过的六匹骏马,位于陵园内,六骏浮雕由当时充营山陵使、工部尚书、名工艺家阎立德设计,著名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起草图样,由筑陵石工中的高手雕刻而成。每匹骏马浮雕都是由整块巨石雕琢而成,宽约2.05米,高约1.7米厚,约0..3米,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后世称为“昭陵六骏”。“昭陵六骏”原立于九嵕山昭陵后山司马门内,祭坛寝殿前的白石台基上,后世整修时移至东西两庑。

昭陵六骏现存放于碑林博物馆石刻艺术馆内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哪家医院好
北京白癜风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shizx.com/xasxs/4850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