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一日(三)
还是骊山的温泉惹的祸!那秦始皇有一天正在温泉里泡澡,泡着泡着,忽然睁开龙眼,抬头一望,但见此地北临渭水,南依骊山,风景好得不得了。哇,这不是传说中的风水宝地吗?于是决定把自己的坟墓修在这里。
做人做到皇帝,就像爬山爬到山顶,也算是到了极致,再想进步,那就成超人了。始皇帝就是一个想做超人的人,做了皇帝想成仙,在最后十年中把注意力全放在了求仙问道上。《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自始皇二十八年以后,就有很多条“求仙人不死之药”的记载。结果当然是可想而知的,仙人不可遇,不死药不可求,更让人气愤的是让那些方家术士忽悠了一把。于是龙颜大怒,把这些大大小小的骗子都抓起来宰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但有奸猾如徐福者,早已携带巨款和三千童男童女到海外逍遥去了。没办法,求仙不成,退而求其次,还是把自己的坟墓拾掇拾掇好。
秦始皇修墓的最大标准是:人间有的阴间里都得有。《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说:“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想象力十分伟大。
从华清池中走出,乘车十分钟的路程,便到了秦陵地宫。记得刚看到旅程表时发现有一个秦陵地宫,就觉得有点奇怪:这秦始皇陵不是还没被挖掘,哪来一个秦陵地宫呐?到了这里才知道,原来这是一个人造景点!
既来之则看之。这地宫造得还算考究,分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的大厅上放着一个巨大的沙盘,根据文献记载,加之以后人的推测,摹拟复原了秦陵封土、地宫、城墙、城门、陵寝、陪葬坑等建筑物。地下部分就是地宫的摹拟了,将秦陵地宫25万平方米,深度30—50米缩小到27×27米,深度8.7米。地宫中央是一个塑有秦朝疆域的大沙盘,沙盘上放着一条龙舟,龙舟之上是棺椁,棺椁没盖,那个“千古一帝”就仰天八叉地躺在棺椁里。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是地宫的穹顶,摹拟天空,镶以大小不等的灯光作日月星辰状。穹顶上以简单的线条勾划出三个远古神话:天穹中央是伏羲、女娲成婚的故事,两边对角一个是夸父追日,一个是后羿射日,大约欲以此来比喻始皇帝的勃勃雄心及其开天辟地的功业。地宫四面用蜡像雕塑与壁画结合,再现了秦始皇生前的一些重要活动场面。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历史大变革时期,最重要的变化有两点:政治制度从封建领主制转化为郡县制,土地所有制从国有制(井田制)转化为私有制。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有三个人功劳最大,他们是商鞅、韩非子和秦始皇。商鞅首次把后世所谓的“秦制”、“秦法”贯彻于一国,他是一个改革家,更是一个实干家,有点像小平同志。他们俩天生对理论不感兴趣,只注重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商鞅的“计首功”和奖励耕织就像大田承包责任制,都是把利益尽可能地量化和直接化,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韩非子刚好与商鞅相反,是一个理论家。在诸子百家中韩非子是头脑最清醒的一个,在他的思想中,理想主义已被干净利落地剔除殆尽,不剩一丝一缕,他对君主制的本质作了最为深刻的剖析。有趣的是他是一个敏于思、讷于言、拙于行的人,他的刻薄阴毒的政治思想与其诚实坦率而且不失忠厚的现实为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为了他的真理而活着,也为了他的真理而死去。就像孔夫人是所有读书人的圣人一样,韩非子应该是后世所有君王的导师,每一个有为的君王都在他这里汲取过营养。只是他的思想过于坦率,像一个赤裸的美女,皇帝们不敢也不肯把她放在大
庭广众之下观赏,只愿把她藏在密室,自己一个儿偷偷欣赏,看了以后还假装没看见。还是秦始皇比较坦率,读了韩非子的书后,大为感叹,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对他推崇备至,仰慕已极。韩非的思想被秦始皇所重用,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制度的最终完成者。他的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统一了中国,完成了秦国自秦孝公以来确立的国家谋略。二是建立了一个以郡县制为基础的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自古以来,秦始皇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骂他的人有,赞他的人也有,而且骂他的大骂,赞他的大赞。大抵读书人多半骂他,为他的对文化的摧残和思想的禁锢。政治家们多欣赏他,毛主席就对他很欣赏,是他的粉丝。他老人家写诗说:“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对秦始皇作了高度评价。
.10.30
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