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身上铸有铭文,18行,292字,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写,是李旦少有的传世佳作
公元417年,大夏国的创立者赫连勃勃率军攻占了长安,任命他的长子赫连璝[guī]为大将军,镇守在长安,石马就是在长安县查家寨赫连璝的墓旁发现的
我们知道,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哲宗元佑年间,在经过历代不断的整修充实后,现有大型碑室七座,集中展出了汉魏至明清的碑石墓志一千多件,这里有享有盛誉的名家精品,有文化交流的历史丰碑,有详实的石刻文献,更有精湛娴熟的线刻图案当你漫步来到碑林广场,伫立在高大的碑亭之下,你一定会被这绝妙的书法华章所感动,一定会被这深厚的文化底蕴所陶醉
穿过戟门,就是东西两庑[wǔ]和相互对称的六座清代碑亭两庑过去陈列孔子七十西安市在哪个省二弟子的塑像碑亭为八角攒[cuán]尖顶,是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平定一些边患叛乱的战争记录碑石
大成殿是孔庙的正殿,是一座最雄伟、最典型的庑殿式建筑,它位于孔庙最后一重庭院中,里面供奉着孔子像《孟子•万章下》曰:"孔子之谓集大成"古乐中一变为一成,九变而乐终,至九成完成,称为大成这里的大成就指孔子能够集中前人的主张、学说等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因此孔子曾被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然而遗憾的是西安孔庙的大成殿已在1959年9月毁于雷火之中,如今这里已成为碑林广场
石台孝经
来到碑林博物馆,你会被这恢宏壮观的文化丛林所感染,更会被一座座精美绝伦的书法名碑所吸引也许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此丰富的碑西安市在哪个省石和动人的雕刻,是怎样穿过历史的云烟,与我们今天在这里相聚呢?那就让我们从碑林的形成说起吧
牌坊的南面是照壁,也称"塞门"塞门外有清朝末年陕西著名书画家刘晖题写的"孔庙"二字,字体醒目,结构稳健,运笔舒展孔庙没有南门,因为南面正对明代城墙,所以只能在东西门两侧开门,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义路,其意是指供君子出入之门
大夏石马
牌坊之下则是明净清澈的泮[pàn]池,它形如半壁,中间以泮桥连接按照中国古代的礼制,天子之学为辟雍,诸侯之学为泮宫泮宫是学校的前身,春秋时孔子在鲁国讲学,地点就在泮水之滨,后来在这里建立学校,所以叫泮宫,并且成为后世学府的代称,科举时代称生员入学为"入泮"
孔庙,是封建社西安市碑林区地税局会祭祀孔子的专门地方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古人的心中,孔子是圣人,祭孔是普天之下的大事,因此,各地都建有规模不等的孔庙
《石台孝经》是碑林中保存最早、形制最特别、雕刻最华丽的碑石它刻于唐天宝四年(745),由于整座碑身立在三层石台之上,碑文有唐玄宗李隆基书写并加以注释的"孝经",故称《石台孝经》碑石通高六米,由三十五方巨石组合而成,碑首上满雕灵芝云朵,三层石台均雕有瑞兽及蔓草纹饰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斗拱繁复、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太和,是指阴阳会合;元气,指人的精神,生命力的本源这里既有祈求万福的意思,又是对孔子地位受到人们敬重和尊崇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的体现,"太和元气"颂扬的是孔子的思想已经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它是在明万历年间由皇族捐资400多两黄金修建而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主张"孝悌"的思想,"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悌",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推崇《孝经》正是将孝敬父母和忠于君主帝王、国家社稷相联系,希望通过宗法血缘关系来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政权天宝四年(745)唐玄宗李隆基大力提倡,曾诏令"天下民间家藏《孝经》一本他亲自用隶书作序、抄西安市雁塔区政府录、注解,使我们看到了一代天子丰腴华丽、端庄大方的书法神韵,更充分展示出大唐盛世的气度与风范碑额由太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用篆书题写"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
在西安市的三学街,有一座驰名中外的博物馆,它就是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专题性艺术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它是利用西安文庙扩建而成,苍松翠柏掩映着它,巍巍城墙护卫着它千百年来,它经历了重重的硝烟战火,跨越了慢慢的岁月长河,三万多平方米的深深庭院中,已具有藏品一万多件,碑刻三千多方,更有国家级文物一百三十四件,它以经典的东方传统文化和独具魅力的东方石刻艺术,成为我国最大的碑石博物馆和最为丰富的艺术宝库
公元874年,西安市西安联合学院爆发了黄巢起义战火的硝烟,国力的衰弱,使大唐帝都失去了昔日的繁华
走过棂星门,便可看到处在中轴线出檐翘角、肃穆庄重的戟门,为典型的歇山顶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因古代祭孔时门两侧陈列仪仗性的兵器而得名按照礼仪制度,古时宗庙、陵墓门前设立戟门及列戟的多少是衡量主人身份的一个重要标志
战争的灾难也殃及到文化,矗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国子监内的《开成石经》濒临战争的毁坏公元904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此时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为了便于防守,将长安城区缩小到皇城之内,国子监便处在了城外,《开成石经》等碑石就被遗弃在露天荒野之中在许多文人学士、政府官员的竭力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鄩[xún]在西安市电力学院集资公元909年,陆续将《开城石经》等碑石搬移到城内唐尚书省的西隅,位置在今天西大街广场一带可是这里地势低洼潮湿,经常受到雨水侵蚀,碑石容易陷落倾倒北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在陕西转运副使吕大忠的精心组织下,又将《开成石经》迁徒到府学的北墉,即西安碑林现址当然与《开成石经》一同迁入的还有《石台孝经》等一批著名的唐代碑石所以,当我们说到碑林的形成时,就会想到《开成石经》,它是碑林的基础,因为它才形成西安碑林今天蔚为大观的三千多方碑石
西安的孔庙,则是唐代武德二年(619),在国家诏令之下所设立,位置在尚书省西隅的国子监附近开元二十七年(739),唐玄宗曾封孔子为文宣王,所以孔庙又称文庙西安孔庙经历了五代、北宋的几次迁徒,在宋崇宁二年(1103)最西安市雁塔区民政局终将孔庙和府学迁于现址--西安碑林博物馆所在地,从而使孔庙、府学和碑林融为一体今天的西安孔庙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但是保存下来的大多是明清时的建筑,它按照中国传统建筑中轴贯穿,左右对称的原则,整体和谐统一,布局严谨大方,庭院重重,古雅深邃
屹立戟门西北处的是"大夏石马"大夏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匈奴人建立的国家,他们拥有陕西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石台孝经》以奇特的形制、深刻的内涵、帝王的书法而成为碑林中的“迎客第一碑”
景云钟由26块青铜范本一次浇铸而成,重约6吨钟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井然有序的排列着龙、凤、鹤,、狮牛、飞天、彩云、蔓草等,32枚突起的钟乳起到强固钟体和协调音律的作用西安市人民政府,由于铜锡比例科学合理,所以音质清纯、悠扬
石马采用圆雕的技法,线条简洁自然,风格粗犷古朴,我们至今可以清晰地看到它前腿刻有"大夏真兴六年"、"大将军"等字样大夏国仅有25年的历史,而这匹石马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有大夏纪年的文物石马体态匀称,四蹄健壮,为承担马身的巨大重量,马的两前足与两后足各组之间均未镂空,显得坚实有力马的双耳已不在,只留下两个插耳的圆孔这些丝毫没有影响石马那凝重的神情和矫健的姿态,使我们依然能感受到在那金戈铁马的时代,它驰骋疆场的飒飒身影
与大夏石马相对的是悬挂在戟门东南处的景云钟它因铸造于唐睿[ruì]宗景云二年(711)而得名,距今有近一千三百年的历史景云钟原挂在唐长安城景龙西安市碑林区地税局观的钟楼上,后历经沧桑,数次变迁,明朝时悬挂在钟楼上,为全城报时1953年移入西安碑林中
了解了碑林这些曲折而艰辛的迁移过程后,我们再看看这里的孔庙旧址
唐景云钟
与牌坊相对而呼应的是棂星门棂[líng]星为天田星,主稼穑,凡是古代君王祭天,都先祭棂星,有祈年报功之义宋代开始将棂星门设于文庙中,棂星成为"主管取士"之神,喻意祭孔如同祭天元代为两门,清代为三门,中门额刻"文庙"二字,东门额刻"德配天地",西门额刻"道冠古今",用以形容孔子才华学识和道德品行与天地齐平,贯道古今门头两端雕刻的蹲兽叫做麒麟,神圣威严,寓意福瑞吉祥
铭文宣扬了道教的玄妙与神奇,即可以报晓时辰,更可以祈福祥瑞蹲于铜钟顶端的怪西安市碑林区民政局兽称作"蒲牢",传说是龙的九子之一,生性活泼,爱鸣嘶吼叫,于是投其所好,设置成钟钮用来装饰景云钟以优美的声音,精美的纹饰、华美的书法而成为世界名钟
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白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