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5图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作为一带一路的起点与枢纽,作为大西部战略的支点,人口集聚不仅是西安昔日发展的结果,更是明天的奶酪,就看西安将如何把其打造得更加鲜活生猛。
5月19日,陕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西安相比年增加.51万人,人口增量全国排第三,北方第一;西安人口数量成为北方“第三城”,跻身全国十强。
西安人口狂飙猛进的背后,不仅是地处西北桥头堡地位凸显,也是对陕西多个地市,以及对蒙西、晋西南、豫西等区域人口吸引的结果,西安虹吸的背后,是西安在人口重构的新区域格局中,以更厚实的筹码参与中国区域的南北竞争,极有可能带领关中平原城市群,成为继京津冀经济圈之后,北方经济的“第二极”。
?图源永洪科技
西安凭什么虹吸?
跳出陕西,西安在北方城市中比天津仅少92万人;从全国来看,其增量仅次于深圳、广州,其人口数量仅次于重庆、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天津,升至全国第八,唯一影响的因素就是武汉。但不管排名如何,至少在人口数量上,西安作为大西北的龙头地位依然坚挺。
西安人口增量数据,官方的解释是,得益于近年来西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西安托管西咸新区。显然前者的作用更强。特别是反映出西安经济、医疗、教育等资源对陕西、西北,及蒙西、晋西南、豫西人口都具有较大吸引力,不仅是经济原因,更重要的是这些区域文化认同度高,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以面食为主。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山西运城、河南三门峡、甘肃天水、平凉、庆阳等地居民比较喜欢到西安读书、生活和工作。因为这些地域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交流合作密切、区域认同感强,使得大关中时代开启,并构成了西安人口的基本盘,以致出现现在这个数据,西安可以说是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展潜力刚刚被释放。
其实该区域已不仅是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关中平原城市群范畴,而是辐射得更远。这些区域成为西安的人口腹地,并在此区域毫无对手。在北方城市与南方城市的相对差距下,西安的崛起,为北方的区域发展注入了信心与活力,其辐射、带动、引领作用或进一步释放。
?图源网络
10年间,西安市人口增长52.97%,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西安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的定位,虽然面临着全国各个区域城市群的直接竞争,但西安坚持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经济中心和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战略发展方向,一直是十分清晰的,对自身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未来发展方向有比较成熟的研判;其次,西安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建设上,近些年释放出较强的开放、创新意识。对人口强大的吸引力,是过去西安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西安发展活力的见证。
西安人口规模的迅速膨胀,不仅需要重新看待西安在区域中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对陕西区域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需要站在更高的视野看待未来的区域发展,破解人才富集比产业走得快的“内卷”难题。
西部城市发展的困难往往在人才和创新上,这些在过去是沿海城市的专属,西安过去经济薄弱,实在难以把人才用资本进行催化,但现在,西安的情况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西安人口“爆炸性”增长,一方面难以避免地造成居住密集、交通拥堵等现实问题,对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因为对市民来说,真正关心的就是交通、配套、营商环境的改善,如义务教育学校质量的提升。在整个社会开启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中,加强创新引领,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已与以前简单的人口红利发展模式有很大区别,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目标,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一个重要的形式就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图源阅西安
这与其说需要西安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不如说怎样体现人的价值。不管怎样,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快现代化产业布局,毕竟最终的承载都将落在产业上。才能使西安不仅是人口大市,也是人口强市。
进击北方“第二极”?
人口数据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参考维度,西安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充足的劳动力、更广阔的消费市场,也意味着更多的政策资源,在基础设施完善上,拥有更高规格的建设标准。
不过,西安及关中平原城市群当下的现实情况与其他区域相比较,还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努力。从整个北方城市来看,西安目前辐射作用还显不足,只能说是北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年,郑州人口跃升至万,增量近万,略逊西安,但在人口大省河南,大部分地市人口都处于增长状态,尽管三门峡人口降幅最大,但人口体量仅为河南地市倒数第三。同时,城市发展水平比较平均的山东,人口增长北方第一,临沂、青岛市人口过千万,济南也有多万人。
尽管各媒体在解读西安人口数据时,都多少带着某种自豪感,但从西安在全国的经济排名和整个陕西的城市发展格局来解读这个北方人口“第三城”或许更耐人寻味。
年,一起跻身GDP万亿俱乐部的五座城市中,西安是唯一人口破千万的城市,这背后其实显示着城市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西安以32.77%的人口,贡献了陕西38.3%的GDP,单位人口的经济产值还不够;如合肥以15.4%的人口,贡献了安徽26%的GDP。
尽管如此,人口的快速增长,为西安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有人就有希望,人口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构建双循环格局中,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将是西安未来的路径选择。毕竟人就意味着生产与消费,比GDP更能真实反映城市的规模,但西安人口的价值,将要进一步地重估,在现在人口增长趋缓的背景下,劳动力越来越值钱。
同时,也应看到,每个旅游时节,西安都受到热捧,这个现象再鲜明不过地宣告着大消费时代的到来,也标志西安经济强大的内生性。
?图源网络
作为西部开放的前沿和面向中东部的重要门户,西安的优势毋容置疑,除高铁四通八达,已成为中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地外,还建成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开通首条洲际第五航权货运航线。更为重要的是西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正打造服务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开放格局的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在航空、高铁并举的时代,西安有着再度爆发出超强能量的基础。人口和产业聚集后,未来科技、教育、总部经济、金融等高端服务业的兴起也都不难预见,西安需要更大的野心。
从辐射西部到经略全球的道路上,西安应着力以陆权、空权地位提升,及交通方式变革带来的区位变化,将内陆腹地转为开放前沿,并确立双循环战略支点的地位。
未来以西安为核心的大都市圈,甚至可能成为继京津冀之后,北方的“第二极”,拉动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崛起,辐射、带动、引领西北的开发发展。
一个区域的发展讲究唯一性、权威性、排他性,相比于京津冀都市圈来说,西安的标签更加明确,其真正的长板就是文化与创新。
当然,西安在这个起点上,正通过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使“6+5+6+1”现代产业体系及先进制造业强市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此提升西安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供给层次,并培育本地龙头企业。如果在整个关中城市群实现产业结构布局与生态文明治理,将是与北方其它区域竞争的底蕴。
此外,西安也正积极提高城市治理及公共服务水平,发展第三产业是题中应有之义,毕竟城市的全面发展必须匹配人口增长的速度。同时,西安也要加强柔性的一面,大关中时代,把西部崛起和中华文明朝圣地有机结合在一起,展现周、秦、汉、唐四大帝国组成的中华文明上半场所形成的文化、艺术和生活方式,把其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可体验的产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西安最大的价值所在。
作为一带一路的起点与枢纽,作为大西部战略的支点,人口集聚不仅是西安昔日发展的结果,更是明天的奶酪,就看西安将如何把其打造得更加鲜活生猛。
作者城端版面
Jw审核
更长安编辑部法律顾问
司马刚·北京大成(西安)律师事务所〖政经〗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西安城〖文化〗穿越古代结一次婚,你就知道难不难〖城事〗打造“程序员之城”,高新区重磅规划丝路软件城公布
我就知道你“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