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

近日,《合肥都市圈城镇体系规划(—年)》(送审稿),提交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审议。根据规划内容,今后,合肥、淮南、六安、滁州市和桐城市的全部行政区将“抱团”发展,多领域实现共建共享。

  年合肥都市圈人口将达万人左右

  规划对合肥都市圈的战略定位是:打造成长三角重要增长极、安徽省核心增长极、国家重要的自主创新基地、现代产业基地、安徽省核心增长极。

  规划到年,合肥都市圈户籍人口为万人左右,常住人口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达75%左右,城镇人口规模万人。而该区域的核心城市为合肥市。淮南、六安、滁州为地区性中心城市。

  规划到年,合肥都市圈形成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一中等城市一镇级小城市一小城镇”构成的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其中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万1个,即合肥市,其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万人左右;规划城市人口规模在一万之间,共3个,即淮南市、六安市和滁州市。其中淮南中心城区人口万,六安万,滁州万;规划城市人口规模在50万至万之间1个,即巢湖市。

  规划用大篇幅概括了合肥、淮南、六安、滁州四个中心城市的定位。根据规划内容,合肥市将在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创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加快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努力提高都市国际化水平,成为内陆创新发展新高地。

  铁路、公路、航空建设加快城市间“无缝对接”

  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方面,将加快建设合福客运专线,途径合肥、巢湖、无为、铜陵、南陵、泾县、旌德、绩溪、黄山、武夷山至福州;规划建设商合杭客运专线,线路走向为商丘、亳州、阜阳、淮南、合肥、巢湖、芜湖、宣城至杭州;新建合肥至西安客运专线,线路走向为合肥、六安、潢川、信阳、南阳、西安;新建合肥至连云港客运专线,搭建合肥出海新通道,线路走向为合肥、定远、五河、泗县、新沂至连云港;新建合肥至郑州客运专线以及安康至上海客运专线。

  城际铁路规划方面,规划建设合安九成绩铁路,增加合肥都市圈南北向快速客运铁路通道;规划建设合宁城际铁路,自合肥枢纽引出,沿合宁高速公路,向东途径肥东、巢湖、滁州至南京市,优先考虑城规制式;规划建设合六城际铁路,加强合肥与六安的联系;规划建设合芜城际铁路,建议走向为合肥、巢湖、芜湖市;规划建设合淮城际铁路,建议走向为合肥、水家湖、淮南、寿县;此外,规划建设阜六城际铁路、合六城际铁路复线、滁天城际铁路等多条线路。

  规划提到,加快推进新桥机场二期工程建设,开辟国际及国内航线,同时加快启动新桥机场保税区建设的前期论证和申报工作。建设合肥蜀山区、桐城、定远、明光、凤阳等新桥机场的异地航站楼,增强新桥机场的对外辐射。

  产业布局发挥区域优势

  安徽省对合肥都市圈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规划,突出高端发展和集约发展理念,合理布局生产、生活与空间布局。

  根据规划,合肥都市圈的产业发展定位是,全国有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基地与能源基地、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副中心、国际化的旅游消费产业集聚区。规划将合肥作为合肥都市圈产业发展的先导核心,建设成为合肥都市圈建设的发动机,全省加速崛起的增长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的先行区。淮南产业发展中心加快国家亿吨煤生产基地、华东火力发电基地、煤机装备基地和安徽煤化工基地建设,六安发展中心重点打造钢铁产业特色经济、农业特色经济、加工制造配套特色经济和旅游特色经济四大特色经济。滁州产业发展中心发展家电信息、盐化工、硅(玻璃)等优势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将实现县县有图书馆、镇镇有体育馆

  合肥都市圈的区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坚持分级分类,共建共享。将集中在合肥建设为全省服务的大型文化设施,建设相对超前的市图书馆、文化馆,多渠道投资开发建设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安徽省徽京剧院和安徽省话剧院等基础设施。

  县要在实现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基础上,各县要建成一个能够满足区域文化演出的多功能文化广场,一个未成年人教育基地。每个乡镇建设一个标准的文化体育中心,面积不少于1平方米。

  体育设施方面,规划保证每个社区都建有一处标准的室内和室外健身场地,中心镇以上所有城镇有一个或者若干个一定规模、设施齐全的公共体育场馆,县(市、区)要有体育公园或者健身广场,大中城市要建有市民健身中心。(来源中安在线,记者黄娜娜)









































中科白癜风医院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最好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shizx.com/xasly/4817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