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2时48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古说,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这一天,南方人有吃汤圆的习俗,北方人则会选择吃饺子。谚语都有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冬至吃饺子早已成为一种风俗。咱西安人在冬至这天当然一定也要吃饺子啦! 冬至这天不管是民俗文化还是健康养生,那可是有着相当的学问的哟!据文献记载,早在汉武帝时期就有冬至祭天习俗,经过历代沿袭至唐代之后中断,祭祀表达了古人为天下苍生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冬至这天的讲究还有很多是你不知道的!跟着小布往下看咯!“冬至祭天”周代已有祭祀活动皇帝举行祭天典礼
或许正是因为冬至的重要性,古人将其视为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气。过去尤其在宫廷之中,对冬至比较重视,从周代起即有祭祀活动。
最初,人们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汉书》中即有“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的记载。汉代称冬至为冬节,在这一天要举行皇帝祭天的盛大典礼。
到了魏晋六朝,冬至愈加受到重视;宋朝以后,冬至则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庆活动。至于明清,皇帝仍然会举行祭天大典,谓之“冬至郊天”。宫内有百官向皇帝呈递贺表的仪式,而且还要互相投刺祝贺;民间也有应时应景的活动。
当然,过去是农耕社会,对天时十分重视。冬至的种种习俗,都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衣食充足。
陕西冬至节习俗陕西耀县一带,称“冬至”为“交九”之日。是日黄昏,在城郊村外烧化纸钱,为死者添补过冬棉衣、棉被之用。民谣云:“冬至黄昏年半夜,十月一日梦烧纸。”
陕西的部分地区,古时冬至,是祭祀孔子、拜师的日子。当日在老师家设坛祭孔,学生送礼,教师像过大事一样,共同祭奠孔子,大摆宴席,招待学生及来宾。建国以后,此俗基本废止。但祭孔、拜师活动,仍在一些地区流行着。
陕西吴堡一带人民把冬至节,叫做“过冬”,家家头天晚上煮“羊下水”、羊骨,谓之“熬冬”。陕北清涧县人民于冬至日,以冰块溶水熬羊头,亦谓之“熬冬”。陕北地区的人民每年冬至的晚上,置水碗于当院,予卜丰收。如来日碗中之水呈凸起状,来年丰收;凹下状,来年欠收。
为什么人们老说“冬至大如年”?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按公历,冬至交节一般是在每年的12月22-23日(今年是22日12时48分),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度,纬度最南,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则24小时都是黑夜)。冬至这天,北半球中午太阳的高度也最低,比如在北京,太阳高度只有26°42′,因为这天中午的表影最长,故也称“长至日”。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规定有冬至的月为“子月”,是十二地支序的首位。所以冬至还是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等。从冬至开始,白天会渐渐变长,古人认为这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所以把冬至当作年周期、大自然气运周期、万物生长周期的真正起点。在代表冬至的卦中,本是全阴的六根阴爻的最下面一根已变成阳爻,所以冬至又称作“一阳生”。
看唐代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冬至十一月中》:
二气俱生处,周家正立年。岁星瞻北极,景日照南天。
拜庆朝金殿,欢娱列绮筵。万邦歌有道,谁敢动征边?
“二气”指大自然的阴阳二气,“周家”句指周历以冬至月为正月(夏历以雨水月为正月),“景日照南天”即冬至这天太阳纬度最南。
过去百姓也把冬至当作一个重大节日,称为“亚岁”,仅次于过大年。古代到了冬至,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有很多地方在冬至吃馄饨,因为冬至是一年中阳气上升的开始,正如混沌初开,可以用吃馄饨来象征打破混沌,开天辟地,后来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据说民间还有风俗,冬至这天亲朋好友间相互拜访,以美食相赠,过一个快乐热闹的节日,有时年货在冬至就耗掉大半,还留下了“冬肥年瘦”“冬至大如年”等说法。
民谣民间把冬至这天叫做“数九”或“交九”,意思是说,从这一天起就进入九九八十一天的寒冷季节了。民谣如下:
一九二九,伸不出手;
三九四九,冻死猫狗;
五九六九,隔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寒尽,春暖花开。
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是民间流传的一种熬过严寒冬天的计算方法。据传明代文学家刘侗曾经描写过九九的方法:“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九九出,则春深矣。”陕西关中地区的文人、画家、诗人每年冬至日起,墙壁画一张梅花树,树开81瓣花,每日染成一瓣花,冬尽,一树红花全面盛开,则冬尽春来。
九九消寒句九九消寒句,亦称“写九”。也是民间计算冬季寒冷变化的一种方法。一些文人、学士写一句,如“亭前垂柏珍重待春风”(,句中有九个字,每字都是九笔,一共九九八十一笔,从冬至之日起,每过一天写一笔,句成则寒尽春来。
九九消寒表九九消寒表,亦称“涂九”,民间计算冬季寒暖变化的又一种方法。即画一张表格(如下图),横竖各九格,按九行八十一格排列,
从冬至开始,每日用颜色涂染一格。当格子全部涂完之日,就是冬尽春来之时。
数九迎春联
“数九迎春联”也是民间记载气候变化的计算方法,每年冬至,即“数九”,一些文人学士为了度过严寒的冬天,在书室作对联,每联必须九个字,每字必须九划。将对联上的字描成空格,每天在上下联合填一笔,全联填写完,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
传说:冬至吃饺子为纪念医圣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户户吃水饺。”而吃饺子的习俗,传说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
据说张仲景辞官回乡途中看到百姓因寒冷冻坏了耳朵,便将驱寒的药物熬煮并混合羊肉、辣椒,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物体,称为“娇耳”,百姓们吃了“娇耳”,喝了御寒汤,冻伤的耳朵便只好了。为了传颂纪念张仲景,后人们把娇耳的习俗沿袭下来,不过是学着“娇耳”的样子,里面的馅料也换成温热性的食材而不再是药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西安的美食当然少不了饺子酸汤水饺
最常见也最受欢迎的当然要数酸汤羊肉水饺,酸汤水饺是一种陕西地区古老的汉族传统小吃,具有多年的历史。酸汤调制独特,味道鲜美酸香,耐人品尝,羊肉做馅料更是美味。
三鲜蒸饺
晶莹剔透的蒸饺
蒸饺也是众多吃货们的心头好,选用海产大虾,加精猪肉为馅料,晶莹剔透的造型,戳开还有鲜美的汤汁,吃的时候沾上醋或酱汁,让人回味无穷。
莲菜大肉煎饺
吃惯了别的饺子,来上一盘煎饺也是不错的选择。煎至金黄的饺子皮,包裹着清新的莲菜和大肉的馅料,吃起来香气四溢,酥香柔韧,咀嚼感特别好。
烤饺
烤饺子也是饺子一种别致而美味的吃法,和煎饺有异曲同工之妙,口味却又截然不同。夜市上除了烤肉来串烤饺子也是很多人的选择。
饺子虽好吃!但也要牢记健康第一的原则!冬至吃饺子要注意以下几点!
1、自己动手:现在市场上各种速冻饺子应有尽有,买起来很方便,也节省时间,但也就少了自己动手包子带来的暖融融的氛围和享受。省时省力啦,但馅的内容如何自己不能保证。建议回归传统,自己选肉、剁馅,和家人朋友们一起擀皮、包饺子,虽然费时、费力,但无论从心情和口味上都是一种很好的享受,而且安全营养。
2、肉类适量:好多人过分追求口感,喜欢吃“一兜肉丸”的饺子。以前,我们平常吃的肉不多,逢年过节吃点肉,可以改善生活。现今,我们平常吃的肉已经偏多了,所以,尽量少用肉,或者干脆做成素馅饺子。做馅时用的肉不要太肥,原则是少放肉多放菜。
3、点到为止:许多人调饺子馅时,觉得只放肉香味不够,还要另加好多油。口味要讲究,健康也要注意,我们吃的油已经过量了,油多容易影响健康,所以应该点到为止。
4、莫丢营养:由于蔬菜中含的水分比较多,用蔬菜做馅时怕馅太稀,大家都习惯把蔬菜中的水分挤出去倒掉再拌馅,这样等于把其中的营养素也给倒掉了。菜需要挤水的话,把挤出来的水分用来拌馅,防止营养的白白丢失和浪费。
5、用盐要少:油多了,口味就有点腻了,多加盐或酱油口味是好了,可吃进去的盐自然而然也就多了;吃盐多了,血压就会升高。所以,油适量,盐要少。
6、来点醋蒜:醋和蒜可以称为饺子“伴侣”,吃饺子离不开醋、少不了蒜。好多人怕吃蒜后的气味不敢吃,可以把蒜捣成蒜泥,就解决这个问题啦。
7、冬天适合吃什么馅儿的饺子:在冬至这天吃的饺子,大多数人会选择羊肉馅的。理由是羊肉性温热,冬至吃可起到温阳作用,帮助机体驱寒,还有温养脏腑的作用。不过,若本身就有“上火”的情况,则不宜过度食用温热食物。
8、饺子一定要蘸醋吃?醋具有良好的养生功效,可帮助降脂、降血压,吃饺子蘸醋也可起到调味、解腻的作用,不过患有胃溃疡或胃酸过多的人则不适合吃醋,以免使胃酸增多,刺激胃肠粘膜,加重溃疡。另外,有的朋友吃饺子时习惯蘸酱油或辣椒油吃,这则是不大健康的,配酱油会让人摄入额外的盐,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而辣椒虽然能刺激发热,但属于辛辣刺激之物,并不适合寒冷干燥的冬季,也不适合阴虚体质的人食用。
9、“饺子就酒,越吃越有”?饮酒请适量,即使配饺子也不例外。过量饮酒不仅会刺激胃肠道产生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及头痛、无力等身体不适,而且还会对肝脏造成较大的损害。
10、原汤化原食?饺子汤属于溶解了淀粉的热汤,可以促进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从而帮助消化。不过,饭后喝汤难免会导致过量饮食,因此可改为饭前喝汤,一小碗即可;若吃完饺子感觉很饱了,就不必再喝汤,以免加重胃的负担,导致胃部饱胀、坠胀不适。
西安最好吃的这20家饺子馆你去吃过几家?今天约上好友,带上家人一起去吃上一碗暖心暖胃的饺子吧!
1、马二酸汤饺子
北京白癜风主治医院哪里好口碑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shizx.com/xasjt/48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