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http://pf.39.net/bdfyy/qsnbdf/181231/6756958.html
年6月30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第三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定位成功、有效载荷完成开通,经过遥测数据判读,星载基准频率合成器、原子钟、导航任务处理单元、星间链路等载荷设备均工作正常,地面接收信号正常。
浩瀚的宇宙中,有数十颗“中国造”的北斗卫星闪烁着光芒;广阔的地球上,数千个基准站、参考站分布于大江南北;人间近30年的岁月里,30万多名工作人员、多家研发单位付出了无数的心血。
在这其中,有许许多多西安交通大学的校友们秉承西迁精神,参与了北斗论证、规划、建设、应用等各个方面,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为中国北斗贡献了交大力量。
在此,我们为您系列讲述其中部分西安交通大学校友的故事,以此致敬伟大的祖国与时代。
北斗系统论证及规划者:让“中国北斗”闪耀宇宙
赵康宁
西安交大届计算机专业校友
赵康宁是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被选送至解放军总参谋部工作。年起,赵康宁参与并负责北斗一号系统重要组成环节:地面高程数据库系统总体设计及研制建设工作。
8年间,军地科研人员协作攻关,完成了基于1:5万地形图的全国高程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和应用开发,按时保质提供北斗一号星地联调、系统运行及其他重点工程使用,项目获得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年,赵康宁受命筹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管理机构和应用推广工作,年被正式任命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与团队履行使命,忘我工作。
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正在西安承办国际电联频率资源协调会议的赵康宁,得知无法探知震区灾情。他心急如焚,请缨参战,主动向上级建议动用北斗导航装备为抗震救灾服务。
在随后的日子里,他带领“北斗导航抗震救灾应急小分队”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深入北川等重灾区,勘查报告一线灾情,充分发挥了北斗短报文的功能优势,向总部上报数百条灾情报告和施救建议,救助群众上万,被评为总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立二等功一次。
年3至4月间,赵康宁父亲病危,但他正在参加天上北斗卫星故障抢修,无法尽孝。现场指挥杨长风(现任北斗总师)医院探望慰问,老人深知儿子的家国大爱,辞世前,毫无怨言。
30多年里,赵康宁历经院校、科研所、基层部队和总部机关多种岗位锤炼,先后参加并组织完成北斗导航系统建设与应用等近十项主要型号装备研制、重点科研课题及工程建设项目,为国防和经济社会建设尽了一份交大学子的责任和义务。他与团队成员研究制定了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的有关法规、规章和标准规范,论证、拟制北斗导航系统研制总要求、发展规划以及系统运行、资源调配、设备使用等管理规章规范,为中央决策北斗开放民用、产业与政策调整、中长期发展目标规划提供依据。
他参与并筹划了北斗一号系统应用试点、示范交流、装备推广以及国家反恐维稳、战略战役演习等重大活动保障,有力推进北斗在交通运输、渔政指挥、森林防火、电网授时、抢险救灾、环境监测及国防安全等领域应用。
他负责组织北斗一号系统运行管理和应用服务工作,指导协调地面运控中心、场站细致操作、精心维护、热情服务,实现了系统连年稳定运行目标;参与组织完成北斗二号系统研制、调试试验和开通运行,协调支撑北斗二号产品研发、规模应用和产业布局推进,筹划、推动“中国人民解放军标准时间”及国家时间频率体系、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研究论证及军民融合重大基础项目规划。
他还与团队一起,在国家无线电主管部门积极支持下,有远见地谋划北斗全球系统频谱资源规划设计和申报,多方开展技术协调和磋商,实现了北斗进入国际电联频率总表及激活保护,争得主动。
他作为中方专家,参加了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委员会”筹组等工作,争取并实现了北斗系统的“核心供应商”地位;与日、俄等国同行努力沟通、协商,实现了三星共位运行,为多星在轨共位提供了中国思路和国际方案。
他先后荣获国家部委、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专著2部。年,当选“为新中国军事测绘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60名先进个人”,受到总参、总政表彰。
提到自己与“北斗”的难舍情缘,赵康宁曾为北斗一号系统试运行撰写了一幅对联:
经天纬地,情系中华,入轨北斗遨长空;
丹心报国,志在千里,定位官兵竞风流。
这也是他——一位“北斗”老兵非凡人生的真实写照。
北斗系统时间与信号工作的参与者
吴海涛
西安交大届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校友
年毕业于西安交大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年在中科院陕西天文台获硕士学位,年4月在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获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博士学位。年8月,在国家授时中心参加工作,年8月至年7月任国家授时中心副主任。曾任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副院长、中科院卫星导航总体部总工程师。现任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中科院卫星导航总体部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
他长期从事时间传递、卫星导航时间同步研究工作。在我国陆基长波授时系统领域里提出的数字化授时方法与技术,在多套系统中得到应用。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间频率体系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卫星导航系统试验验证与测试评估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目前主要承担导航定位授时体系新型技术的试验验证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卫星导航系统时间基础》《北斗授时技术及应用》专著两部。
吴海涛担任组织委员会秘书长的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十年来走遍祖国大江南北,聚合全球卫星导航智慧和资源,在支持卫星导航领域学术交流,促进卫星导航技术进步、系统建设、应用推广、人才培养和科学普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年来,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主题契合北斗系统发展进程,洞察时代科技变化。
成为了“北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都有许多科技工作者期盼年会的召开,大家欢聚一堂,共同探讨北斗的未来。吴海涛说,通过年会的组织和召开,一是在未来深耕卫星导航理论与技术;二是鼓励更多学者用更广阔的视野研究综合时空体系,寻求导航技术更丰富的应用天地;三是要着力营造推进导航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新空间,用更鲜活的形式展示应用成就;四是致力国际化,服务“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
宿晨庚
西安交大级电信学院信息工程专业校友
宿晨庚,年进入西安交大电信学院信息工程专业学习,年保送进入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读研,并以优秀硕士论文的优异表现留所工作,荣获部委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他一直从事北斗系统总体设计和导航信号体制设计工作,亲历了北斗三号论证攻关、研制建设到星座组网的艰辛历程,作为工程大总体团队成员参与见证了北斗系统从区域向全球、从追赶到比肩超越的发展历程。
导航信号是卫星导航功能实现的载体,决定了系统使用性能和应用前景,是国内外卫星导航系统和用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shizx.com/xashj/491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