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中国能否实现年成为发达国家的目标,科技创新将至关重要。在现在的中国,各地区和主要城市的科技水平到底如何?孰强孰弱?
请看下表:
一、技术实力强省市
技术输出主要是大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向企业输出技术,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实力。
技术输出金额:北京亿、广东亿、上海亿、山东亿、陕西亿、湖北亿、江苏亿。
技术输出数量:北京项、江苏项、湖北项、陕西项、山东项、广东项。
陕西、湖北由于拥有大量高质量大学和科研机构,技术创新实力强于GDP实力;广东、江苏、山东技术实力与经济实力相匹配;浙江技术输出合同数排名第8,输出金额排名第10,技术实力弱于GDP实力;四川、湖南、辽宁、黑龙江四省也有不少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但技术输出不尽人意,需要反思。
二、技术意识强省市
吸纳技术主要是企业向科研机构或其它技术创新企业购买技术许可或买断技术,反映的是一个地区的技术意识和经济越活跃度。
技术引进金额较高的省市:广东亿、江苏亿、北京亿、山东亿、浙江亿、安徽亿、湖北亿、上海亿。
技术引进项目较多的省市:江苏项、广东项、北京项、湖北项、山东项、浙江项、湖南项。
三、技术交易额十强
北京亿、广东亿、江苏亿、山东亿、上海亿、浙江亿、安徽亿、湖北亿、陕西亿、湖南亿。
四、重点省市点评
只有重视技术、舍得在技术上投资的地区才有未来。
黑榜省份:福建、河南、四川
福建,技术成交亿,全国排名第19,与GDP第8的地位完全不符,福建民营经济发达,但民营企业往往太重注短期经济利益,缺乏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的愿望,福建如果不改变短视的、急功近利的企业行事风格,我不看好福建的未来!
河南,技术成交亿,全国排名第14,与GDP第五的地位完全不匹配,对技术的不重视是河南经济最大的软肋。这几年河南的大学在规模上发展迅速,在校大学生数量已经跻身全国前三之列,但科研水平进步不大,在企业领域,河南极度缺乏科技创新型企业。
四川,技术成交亿,全国排名第11,落后于GDP第6的地位,更与其拥有的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数量、水平不对等。四川近些年虽然经济发展尚可,但主要是来自城市化红利,尤其是成都在基建领域的大手笔投入,真正来自科技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还远远不够,四川要想走得更快更远,不掉队,必须对技术创新和应用给与足够重视。
红榜省份:安徽、陕西
安徽,技术成交亿,与浙江几乎完全相等,全国排名第7,高于GDP排名。安徽近年发展势头迅猛,其增长的动力来自哪里?今天的数据应该能给出部分答案。重视技术创新,重视技术吸纳,打造了比较优质的产业结构,安徽自然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安徽给中西部省份树立了发展的样板,值得河南、河北、湖南、四川等省份学习。
陕西,技术成交亿,全国排名第9,大幅高于GDP排名,体现了陕西在技术研发和创新领域的地位。陕西已经是中国重要的技术研发、创新和输出地之一,这点或许大多数人都没意识到。当然陕西也要想办法把技术实力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
五、副省级以上城市技术交易情况
表现比较突出的城市:广州、西安、天津。
广州,技术输出亿,全国第4;交易总额亿,全国第3。广州的实力一直被低估了,大家往往从GDP和税收的角度看广州,这其实是不全面的,广州还是华南的科研中心和最大技术输出地,深圳的许多高科技产品其实技术都来自广州的研发,从科学研究角度看,广州比之上海也不遑多让,无愧一线城市之名。
西安,技术输出亿,排名第3,仅次于北京、上海;技术交易总额亿,排名第4。西安作为中国五大高教中心之一,成为技术强市并不令人意外,但以如此大的优势超越甚至碾压南京(亿)、武汉(亿)、成都(亿)还是令人诧异的。对西安的价值和在中国发展中的作用,我们需要重新审视。
天津,技术输出亿,排名第5;技术交易总额亿,排名第6。技术实力在成都、武汉、南京、杭州等同级别城市之上,表现非常不错。
六、中国科技中心城市
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无论是技术输出,还是技术交易总额,都稳居前四,而且是大幅度领先,与身后城市拉开了较大空档,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心。另外深圳和天津的表现也比较出色。
建议增设广州、西安、天津为中国科学中心城市,加上已设的北京、上海、深圳、合肥,组成中国六大科学中心。
建议在上述六城设立国家级科学技术转化创业园,在资金、人力、办公场所、科学仪器、生产设备、税收优惠、上市融资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加速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打造造福中国和人类的科学中心。
另外南京、武汉、成都、哈尔滨等大学和科研机构较为集中的城市也要加速科技研究和技术输出的步伐,实现投入和产出成正比,别辜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nshizx.com/xashj/489463.html